• 关于教育的成语 (19个)

    1

    妇初来,儿婴孩

    成语拼音:
    jiào fù chū lái,jiào ér yīng hái
    成语解释:
    指对一个人施加应该及时及早。
    成语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子》:“俗谚曰:‘妇初来,儿婴孩。’诚哉斯语!”
    2

    生聚

    成语拼音:
    shēng jù jiào xùn
    成语解释: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训:,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3

    而杀

    成语拼音:
    bù jiào ér shā
    成语解释:
    ;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而杀谓之虐。”
    4

    反面

    成语拼音:
    fǎn miàn jiào yuán
    成语解释: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指能从反面人民的人或事。
    成语出处: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员。”
    5

    十年生聚,十年

    成语拼音:
    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
    成语解释: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训:,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成语出处: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6

    不可

    成语拼音:
    bù kě jiào xùn
    成语解释:
    训:诲。对某人无法进行
    成语出处:
    《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7

    导有方

    成语拼音:
    jiào dǎo yǒu fāng
    成语解释:
    引导很有办法。
    成语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8

    画荻

    成语拼音:
    huà dí jiào zǐ
    成语解释: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子有方。
    成语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9

    孟母三迁

    成语拼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成语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孩子,三次迁居。
    成语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
    10

    以法为

    成语拼音:
    yǐ fǎ wéi jiào
    成语解释:
    以:用;。引用法律条文充当的内容。
    成语出处:
    《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11

    不改

    成语拼音:
    lǚ jiào bù gǎi
    成语解释: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经过多次;仍然不改正。也作“累不改”。
    成语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12

    三迁之

    成语拼音:
    sān qiān zhī jiào
    成语解释:
    汉 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子女。
    成语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13

    因材施

    成语拼音:
    yīn cái shī jiào
    成语解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
    成语出处: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14

    曾子杀彘

    成语拼音:
    zēng zǐ shā zhì
    成语解释:
    彘:猪。指孩子说实话,要以身作则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15

    不打不成器

    成语拼音:
    bù dǎ bù chéng qì
    成语解释: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就不成材,没出息
    成语出处: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骂都可以,就是不要将就他。不打不成器……”
    16

    比屋可封

    成语拼音:
    bǐ wū kě fēng
    成语解释: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感化的成就。
    成语出处:
    前蜀 杜光庭《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
    17

    断杼择邻

    成语拼音:
    duàn zhù zé lín
    成语解释:
    孟母为了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成语出处: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18

    好为人师

    成语拼音:
    hào wéi rén shī
    成语解释: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者自居。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9

    磨昏抉聩

    成语拼音:
    mó hūn jué kuì
    成语解释:
    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愚昧糊涂的人
    成语出处:
    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长老继作,磨昏抉聩。”
    * 关于教育的成语 形容教育的成语 描述教育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