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文辞的成语 (76个)

    41

    盈篇累牍

    成语拼音:
    yíng piān lěi dú
    成语解释:
    形容冗长。
    成语出处:
    田北湖《论章源流》:“盈篇累牍,而不知其谫陋,此其大蔽欤!”
    42

    掷地有声

    成语拼音:
    zhì dì yǒu shēng
    成语解释: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成语出处:
    《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43

    掷地之材

    成语拼音:
    zhì dì zhī cái
    成语解释:
    指能写出优美、声调铿锵的好章的人才
    成语出处:
    宋·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并序》:“惭非掷地之材,有玷他山之石。”
    44

    絺句绘章

    成语拼音:
    zhǐ jù huì zhāng
    成语解释:
    雕琢,修饰章句
    成语出处:
    《新唐书·艺传序》:“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王杨为之伯。”
    45

    聱牙诘屈

    成语拼音:
    áo yá jié qū
    成语解释:
    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艰涩难读
    成语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46

    鳌掷鲸吞

    成语拼音:
    áo zhì jīng tūn
    成语解释:
    比喻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成语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运会;鳌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
    47

    超超玄箸

    成语拼音:
    chāo chāo xuán zhù
    成语解释:
    超超:高超;玄:微妙;箸:通“著”,明显。指言论高妙又明切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
    48

    超超玄著

    成语拼音:
    chāo chāo xuán zhù
    成语解释: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显。言论、高妙明切。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
    49

    裁月镂云

    成语拼音:
    cái yuè lòu yún
    成语解释:
    裁:剪裁;镂:雕刻。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诗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
    成语出处:
    清 薛雪《一瓢诗话》第42卷:“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月镂云,诗之变也。”
    50

    饾饤堆砌

    成语拼音:
    dòu dìng duī qì
    成语解释:
    饾饤:供陈设的食品;堆砌:堆叠。比喻典故罗列堆砌
    成语出处:
    清·孔尚任《凡例》:“词中所用典故,信手拈来,不露饾饤堆砌之痕。”
    51

    跌宕遒丽

    成语拼音:
    diē dàng qiú lì
    成语解释:
    跌宕:放纵不拘;遒丽:强劲逸丽。形容、书法放纵不拘,刚劲逸丽
    成语出处:
    《清史稿·梅植之传》:“谓其跌宕遒丽,锻炼旧榻,血脉精气,奔之腕下,熙载未之敢先。”
    52

    锻炼罗织

    成语拼音:
    duàn liàn luó zhī
    成语解释:
    锻炼:形容对判罪的很有研究;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罗织罪状,故意陷人于罪
    成语出处:
    鲁迅《端午节》:“可见如果将‘差不多说’锻炼罗织起来,自然也可以判作一种挟带私心的不平。”
    53

    雕镂藻绘

    成语拼音:
    diāo lòu zǎo huì
    成语解释:
    比喻刻意修饰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读》:“子云为此书,尝自拟《论语》……《论语》述圣人言行,犹天地之化,子云方且窃之焉,雕镂藻绘而蕲类之,其僭甚哉!”
    54

    锻炼周内

    成语拼音:
    duàn liàn zhōu nà
    成语解释:
    锻炼:形容对判罪的很有研究;周:周密;内:通“纳”,使陷入。指罗织罪状,故意陷人于罪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55

    动魄惊心

    成语拼音:
    dòng pò jīng xīn
    成语解释: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出处: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56

    荡气回肠

    成语拼音:
    dàng qì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
    形容音乐或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57

    东涂西抹

    成语拼音:
    dōng tú xī mǒ
    成语解释:
    涂、抹:原喻从事。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成语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58

    雕章缋句

    成语拼音:
    diāo zhāng huì jù
    成语解释:
    雕:雕琢;缋:通“绘”,描绘。比喻刻意修饰
    成语出处:
    宋·王洋《又谢丁执中寄黄龙荣》:“金瓶玉筋固华丽,雕章缋句真瑰奇。”
    59

    海立云垂

    成语拼音:
    hǎi lì yún chuí
    成语解释:
    形容气魄极大。
    成语出处: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60

    洪钟大吕

    成语拼音:
    hóng zhōng dà lǜ
    成语解释:
    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正大、庄严、高妙
    成语出处: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
    * 关于文辞的成语 形容文辞的成语 描述文辞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