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无无的成语 (1373个)

    421

    所措手足

    成语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成语解释: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所错手足矣。”
    422

    所错手足

    成语拼音: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成语解释: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所错手足矣。”
    423

    伤大体

    成语拼音:
    wú shāng dà tǐ
    成语解释:
    伤:妨害。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
    成语出处:
    名氏《静居绪言》:“后人摘集中累句讥之,亦是吹毛求疵,伤大体,自有公论。”
    424

    伤大雅

    成语拼音:
    wú shāng dà yǎ
    成语解释:
    伤:妨害;大雅:雅正;正道。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伤大雅。”
    425

    所顾惮

    成语拼音:
    wú suǒ gù dàn
    成语解释:
    见“所顾忌”。
    成语出处:
    《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
    426

    所施其伎

    成语拼音:
    wú suǒ shī qí jì
    成语解释: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同“所施其技”。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争取了他们,帝国主义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逊的一套就所施其伎了。”
    427

    所畏惮

    成语拼音:
    wú suǒ wèi dàn
    成语解释: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所畏惮。”
    428

    成语拼音:
    wú shí wú kè
    成语解释: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刻不在心上。”
    429

    成语拼音:
    wú shēng wú sè
    成语解释:
    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成语出处:
    《新华月报》1965年第9期:“影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而把它写得冷冷清清,色。”
    430

    所用心

    成语拼音:
    wú suǒ yòng xīn
    成语解释: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所用心,难矣哉!”
    431

    成语拼音:
    wú tiān wú rì
    成语解释:
    犹言不见天日。
    成语出处:
    清·唐训方《里语徵实》下卷:“况是人间瞻仰地,日有何因之句,多及朝廷休咎,仁宗不之罪。”
    432

    往不胜

    成语拼音:
    wú wǎng bù shèng
    成语解释:
    往:到。所到之处;没有不胜利的。指在各处都行得通;办得好;能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
    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连长,我们军民一心,就往不胜!”
    433

    为而治

    成语拼音:
    wú wéi ér zhì
    成语解释:
    为: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成语出处:
    《论语·卫灵公》:“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434

    失一

    成语拼音:
    wàn wú shī yī
    成语解释: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子诚能如是,心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失一也。”
    435

    妄之灾

    成语拼音:
    wú wàng zhī zāi
    成语解释:
    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成语出处:
    《周易 妄》:“六三,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436

    瑕白玉

    成语拼音:
    wú xiá bái yù
    成语解释: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
    成语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奇扇》:“得保住这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
    437

    兄盗嫂

    成语拼音:
    wú xiōng dào sǎo
    成语解释: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兄。’然终不自明。”后以“兄盗嫂”指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成语出处: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兄。’然终不自明。”
    438

    隙可乘

    成语拼音:
    wú xì kě chéng
    成语解释:
    隙:空子;乘:趁。利用机会。没有空子可钻。
    成语出处:
    《宋书 律历志下》:“臣其历七曜,咸始上元,隙可乘。”
    439

    问心

    成语拼音:
    wèn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君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愧,即阴律所谓善。”
    440

    下箸处

    成语拼音:
    wú xià zhù chǔ
    成语解释: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度。
    成语出处:
    《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下箸处。”
    * 关于无无的成语 形容无无的成语 描述无无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