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明说的成语 (6个)

    1

    弦外有音

    成语拼音:
    xián wài yǒu yīn
    成语解释:
    弦乐器的弦上发出的声音以外还有声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的意思。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耶!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不知所从而来。”
    2

    弦外之音

    成语拼音:
    xián wài zhī yīn
    成语解释: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3

    心领神会

    成语拼音:
    xīn lǐng shén huì
    成语解释:
    指对方没有;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成语出处: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4

    弦外遗音

    成语拼音:
    xián wài yí yīn
    成语解释:
    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言外之意。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的意思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声矣。”
    5

    弦外之意

    成语拼音:
    xi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
    《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6

    言外之意

    成语拼音:
    y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成语出处: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 关于明说的成语 形容明说的成语 描述明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