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有没有的成语 (1457个)

    541

    巨细无遗

    成语拼音:
    jù xì wú yí
    成语解释:
    大的小的都遗漏。
    成语出处:
    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细无遗地告诉给刘黑塔他们。”
    542

    加油加醋

    成语拼音:
    jiā yóu jiā cù
    成语解释: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的内容
    成语出处:
    赵树理《写作前后》:“创作才能的人,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加油加醋说给人听。”
    543

    精益求精

    成语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成语解释: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止境。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544

    仅以身免

    成语拼音:
    jǐn yǐ shēn miǎn
    成语解释:
    被杀或只身逃出了险境。
    成语出处:
    战国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545

    举要删芜

    成语拼音:
    jǔ yào shān wú
    成语解释:
    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成语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岑文本谓人曰:‘吾见周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546

    寄颜无所

    成语拼音:
    jì yán wú suǒ
    成语解释:
    脸面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
    成语出处:
    《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547

    加枝添叶

    成语拼音:
    jiā zhī tiān yè
    成语解释:
    在叙事或转述时,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来的内容。
    成语出处:
    《金瓶梅传奇》第十三回:“汤裱褙道:‘不是奴才夸口,敢怕时日久时,便是王抒亲看,也难辨真伪。 ’遂又加枝添叶,把如何拿王抒欺君误国罪唬她,唬得她当场晕死过去。”
    548

    口出不逊

    成语拼音:
    kǒu chū bù xùn
    成语解释:
    逊:恭顺;谦逊。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礼貌。
    成语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说我讹他,还口出不逊,打了我一顿,求老爷公断。”
    549

    空洞无物

    成语拼音:
    kōng dòng wú wù
    成语解释:
    空虚;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什么内容。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550

    渴而掘井

    成语拼音:
    kě ér jué jǐng
    成语解释: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成语出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551

    口耳之学

    成语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
    成语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真正的学识。
    成语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552

    旷古绝伦

    成语拼音:
    kuàng gǔ jué lún
    成语解释:
    旷古:空前的;从古以来所的;绝伦:相比的。古来所无;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
    《北史 赵彦深传》:“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
    553

    旷古奇闻

    成语拼音:
    kuàng gǔ qí wén
    成语解释:
    旷古:自古所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的事情。
    成语出处:
    周作人《代快邮》:“五四运动以来的民气作用,些人诧为旷古奇闻,以为国家将兴之兆。”
    554

    旷古未闻

    成语拼音:
    kuàng gǔ wèi wéi
    成语解释:
    自古以来听说过。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吴江阙大尹接到南阳卫文书,拆开看时,深以为奇。此事旷古未闻。”
    555

    恐后无凭

    成语拼音:
    kǒng hòu wú píng
    成语解释:
    怕以后个凭证。旧时契约文书的套语,常与“立次存照”连用。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556

    开口见喉咙

    成语拼音:
    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
    成语解释: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隐曲。
    成语出处:
    明·唐顺之《与洪方洲书》:“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
    557

    开口见心

    成语拼音:
    kāi kǒu jiàn xīn
    成语解释:
    说话直爽,隐曲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9卷:“圣人说话,开口见心,必不说半截,藏着半截。”
    558

    空口说白话

    成语拼音: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成语解释: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成语出处:
    《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559

    空口说空话

    成语拼音: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
    成语解释:
    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实际行动证明
    成语出处:
    孙中山《说知难行易》:“你们广西几百万人,不是几个人能够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说空话可以算得事的。”
    560

    空口无凭

    成语拼音:
    kōng kǒu wú píng
    成语解释:
    凭:凭证。只是嘴说;凭证。指不足为据。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 关于有没有的成语 形容有没有的成语 描述有没有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