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死死的成语 (395个)

    161

    不知

    成语拼音:
    bù zhī sǐ huó
    成语解释: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162

    不知

    成语拼音:
    bù zhī sǐ suǒ
    成语解释:
    所:处所。不知道在那里
    成语出处:
    宋·孔平仲《续世说·尤悔》:“庄宗迫之出站,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所矣!’父子俱战没。”
    163

    百足之虫,而不僵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成语解释: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164

    百足之虫,至不僵

    成语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成语解释:
    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165

    春蚕到丝方尽

    成语拼音: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成语解释: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不渝。
    成语出处:
    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6

    长生不

    成语拼音:
    cháng shēng bū sǐ
    成语解释:
    生命长存,永不亡。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167

    断亡

    成语拼音:
    chū sǐ duàn wáng
    成语解释:
    谓效捐生。
    成语出处:
    《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168

    得人

    成语拼音:
    dé rén sǐ lì
    成语解释:
    力:以效力。得到别人以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成语出处:
    《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力。”
    169

    谩生

    成语拼音:
    dǐ sǐ màn shēng
    成语解释: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成语出处:
    南唐 冯延巳《应天长》词:“兰房一宿还归去,底谩生留不住。”
    170

    漫生

    成语拼音:
    dǐ sǐ màn shēng
    成语解释: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成语出处:
    宋·向滈《西江月》词:“抵漫生要见,偷方觅便求欢。”
    171

    饿事大

    成语拼音:
    è sǐ shì dà
    成语解释:
    饿人是件大事
    成语出处:
    清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况贫能病人,饿事大,不惟利禄之见,尽人难免。”
    172

    赴东海而

    成语拼音:
    fù dōng hǎi ér sǐ
    成语解释:
    赴:往,去。跳进东海淹。形容决心很大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173

    方生方

    成语拼音:
    fāng shēng fāng sǐ
    成语解释:
    方:正在。指事物不断生成或消亡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方方生。”
    174

    含屈而

    成语拼音:
    hán qū ér sǐ
    成语解释:
    含着委屈而
    成语出处:
    175

    鞠躬尽力,而后已

    成语拼音: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为止。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76

    寂若

    成语拼音:
    jì ruò sǐ huī
    成语解释:
    寂:静悄悄,没有声音。一点声响也没有,像灰一般的寂静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志心者,始终运意,行坐动形,寂若灰,同于枯木,灭诸想念,唯一而已。”
    177

    不悔

    成语拼音:
    jiǔ sǐ bù huǐ
    成语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
    178

    扶危

    成语拼音:
    jiù sǐ fú wēi
    成语解释:
    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
    成语出处:
    唐 张鷟《龙筋凤髓判 左右骁卫》:“重人贱畜,往哲之嘉猷;救扶危,明王之盛事。”
    179

    未悔

    成语拼音:
    jiǔ sǐ wèi huǐ
    成语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
    180

    狡兔,良狗烹

    成语拼音:
    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
    成语解释:
    烹:烧煮。兔子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出处:
    《韩非子 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狗烹。”
    * 关于死死的成语 形容死死的成语 描述死死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