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残害的成语 (27个)

    1

    成语拼音:
    cán mín hài lǐ
    成语解释:
    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忍不义。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2

    成语拼音:
    cán xián hài shàn
    成语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有才德善良的人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善。”
    3

    自相

    成语拼音:
    zì xiāng cán hài
    成语解释:
    :伤。自己人互相杀
    成语出处:
    《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杀。”
    4

    虐人

    成语拼音:
    nuè rén hài wù
    成语解释:
    虐:暴,侵。指百姓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杜陵叟》:“虐人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5

    自相戕贼

    成语拼音:
    zì xiāng qiāng zéi
    成语解释:
    戕贼:伤。自己人互相杀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2回:“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忍自相戕贼乎?”
    6

    蠹国

    成语拼音:
    dù guó hài mín
    成语解释:
    蠹:损。危国家,人民。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民,怨气腾天。”
    7

    民以逞

    成语拼音:
    cán mín yǐ chěng
    成语解释:
    ;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民以逞。”
    8

    党豺为虐

    成语拼音:
    dǎng chái wéi nüè
    成语解释:
    党:结成团伙;豺:一种凶恶的野兽,常比喻凶的人。虐:暴。与凶的人结成团伙做人的勾当。
    成语出处: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
    9

    祸国殃民

    成语拼音:
    huò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危国家;人民。
    成语出处: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10

    谋财

    成语拼音:
    móu cái hài mìng
    成语解释:
    谋:谋求;谋取。图谋钱财;性命。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也只是为谋财命,宰畜屠生。”
    11

    刳胎焚夭

    成语拼音:
    kū tāi fén yāo
    成语解释:
    剖挖母胎,幼体。谓凶不义。
    成语出处:
    《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12

    哀兵必胜

    成语拼音:
    āi bīng bì shèng
    成语解释: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故必胜。”
    13

    暴内陵外

    成语拼音:
    bào nèi líng wài
    成语解释:
    暴:;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成语出处:
    《周礼 夏官 司马上》:“贼贤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
    14

    暴殄天物

    成语拼音:
    bào tiǎn tiān wù
    成语解释:
    暴:;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成语出处: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虐烝民。”
    15

    草菅人命

    成语拼音:
    cǎo jiān rén mìng
    成语解释: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16

    荼毒生灵

    成语拼音:
    tú dú shēng líng
    成语解释:
    荼毒:毒;生灵:指百姓。指人民。
    成语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德祐表诏》:“庶免大军前去,荼毒生灵。”
    17

    荼毒生民

    成语拼音:
    tú dú shēng mín
    成语解释:
    荼毒:毒。指人民
    成语出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18

    煮豆燃萁

    成语拼音:
    zhǔ dòu rán qí
    成语解释:
    用豆秸煮豆子;原比喻弟兄间互相。今比喻自家人闹不团结;自相伤。燃:烧;萁:豆秸。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19

    虎豹豺狼

    成语拼音:
    hǔ bào chái láng
    成语解释:
    泛指危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人的坏人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20

    虎豹狼虫

    成语拼音:
    hǔ bào láng chóng
    成语解释:
    泛指危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人的坏人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 关于残害的成语 形容残害的成语 描述残害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