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比喻的成语 (8488个)

    281

    百孔千创

    成语拼音: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成语解释:
    困苦不堪。同“百孔千疮”。
    成语出处:
    宋 周必大《跋宋运判昞奏稿》:“黎庶凋瘵,百孔千创。”
    282

    拔葵去织

    成语拼音:
    bá kuí qù zhī
    成语解释:
    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成语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283

    别开生面

    成语拼音:
    bié kāi shēng miàn
    成语解释:
    别:另外;开:开辟;开创;生面:新的面目。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成语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赵次公注:“凌烟画像颜色已暗,而曹将军重为之画,故云开生面。”
    284

    不愧屋漏

    成语拼音:
    bù kuì wū lòu
    成语解释: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285

    不冷不热

    成语拼音:
    bù lěng bù rè
    成语解释: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对人态度一般。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286

    不郎不秀

    成语拼音:
    bù láng bù xiù
    成语解释:
    原指不高不下。后不成材。
    成语出处: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沈万三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287

    不稂不莠

    成语拼音:
    bù láng bù yǒu
    成语解释: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人不成才,没出息。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288

    不磷不缁

    成语拼音:
    bù lín bù zī
    成语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成语出处:
    语出《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289

    百炼成钢

    成语拼音: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成语解释:
    炼:冶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
    成语出处: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290

    败柳残花

    成语拼音:
    bài liǔ cán huā
    成语解释: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休猜做败柳残花。”
    291

    败鳞残甲

    成语拼音:
    bài lín cán jiǎ
    成语解释:
    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满空飞舞的雪花。
    成语出处:
    宋 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292

    兵临城下

    成语拼音:
    bīng lín chéng xià
    成语解释: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遭到围困。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293

    擘两分星

    成语拼音:
    bò liǎng fēn xīng
    成语解释: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
    成语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294

    不露圭角

    成语拼音:
    bù lù guī jiǎo
    成语解释:
    圭角:圭玉的棱角。才干不外露。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295

    补牢顾犬

    成语拼音:
    bǔ láo gù quǎn
    成语解释:
    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
    成语出处:
    语本《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96

    卑礼厚币

    成语拼音:
    bēi lǐ hòu bì
    成语解释:
    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297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成语拼音: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成语解释: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298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成语拼音: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成语解释:
    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成语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299

    不落窠臼

    成语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成语解释: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成语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300

    拔了萝卜地皮宽

    成语拼音: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成语解释:
    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成语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 关于比喻的成语 形容比喻的成语 描述比喻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