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泛称的成语 (30个)

    21

    商彝夏鼎

    成语拼音:
    shāng yí xià dǐng
    成语解释:
    夏商的青铜礼器。极其珍贵的古董。
    成语出处:
    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22

    吞刀吐火

    成语拼音:
    tūn dāo tǔ huǒ
    成语解释:
    古杂剧之一,魔术。
    成语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23

    无遮大会

    成语拼音:
    wú zhē dà huì
    成语解释: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
    成语出处:
    《梁书·武帝本纪》:“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
    24

    文昭武穆

    成语拼音:
    wén zhāo wǔ mù
    成语解释: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子孙繁衍。
    成语出处: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
    25

    秀才造反

    成语拼音:
    xiù cái zào fǎn
    成语解释:
    旧指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比喻软弱无力;难以成功。秀才:旧时一般儒生的;造反:反叛朝廷。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26

    颜筋柳骨

    成语拼音:
    yán jīn liǔ gǔ
    成语解释: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书法极佳。
    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27

    野史稗官

    成语拼音:
    yě shǐ bài guān
    成语解释:
    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千秋莫道无金鉴,野史稗官话正长。”
    28

    属辞比事

    成语拼音:
    zhǔ cí bǐ shì
    成语解释: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作文纪事。
    成语出处:
    《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29

    走胡走越

    成语拼音:
    zǒu hú zǒu yuè
    成语解释:
    胡: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越:古国名,在今江浙一带。比喻智能之士被迫逃亡,为敌国所用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30

    尊王攘夷

    成语拼音:
    zūn wáng rǎng yí
    成语解释: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成语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 关于泛称的成语 形容泛称的成语 描述泛称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