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深浅的成语 (11个)

    1

    乍入芦圩,不知

    成语拼音:
    zhà rù lú wéi,bù zhī shēn qiǎn
    成语解释:
    乍:刚刚,起初;圩:围子。新到一片芦苇地,不知这里边的。比喻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不熟悉情况,行动要谨慎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假若不与他实说,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
    2

    不知高低

    成语拼音:
    bù zhī gāo dī
    成语解释: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轻重。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3

    不知

    成语拼音:
    bù zhī shēn qiǎn
    成语解释: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
    4

    持蠡测海

    成语拼音:
    chí lí cè hǎi
    成语解释:
    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多少。比喻用薄的眼光去看待高的事物。
    成语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谬持蠡测海,沉挹酒如渑。”
    5

    以锥刺地

    成语拼音:
    yǐ zhuī cì dì
    成语解释: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比喻见识陋,所知甚少。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6

    不识高低

    成语拼音:
    bù shí gāo dī
    成语解释: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轻重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7

    冷暖自知

    成语拼音:
    lěng nuǎn zì zhī
    成语解释: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只有自己知道。
    成语出处:
    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8

    论资排辈

    成语拼音:
    lùn zī pái bèi
    成语解释:
    论:根据;资:资历;资格;辈:大小或前后顺序。根据资历;辈分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成语出处:
    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考组织路线来保证》:“现在有些地方对选进领导班子的年轻人,还是论资排辈,发挥不了他们的作用。”
    9

    青红皂白

    成语拼音:
    qīng hóng zào bái
    成语解释:
    皂:黑色。各种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10

    随缘乐助

    成语拼音:
    suí yuán lè zhù
    成语解释:
    随着缘分的,乐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
    成语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九回:“这都是随缘乐助,本不能强人的,或多或少,却是未定,总求大人这里踊跃些便是。”
    11

    以指测河

    成语拼音:
    yǐ zhǐ cè hé
    成语解释:
    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比喻达不到目的。
    成语出处: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 关于深浅的成语 形容深浅的成语 描述深浅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