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灾难的成语 (70个)

    1

    深重

    成语拼音:
    zāi nán shēn zhòng
    成语解释:
    很多,而且严重
    成语出处:
    曹禺《永远向前》:“在深重的旧中国时期,毛主席这篇《讲话》坚决有力地指挥着我们。”
    2

    成语拼音:
    duō zāi duō nàn
    成语解释:
    深重
    成语出处: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3

    成语拼音:
    duǒ zāi bì nàn
    成语解释:
    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4

    月厄

    成语拼音:
    nián zāi yuè è
    成语解释:
    厄:苦。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如是林冲年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
    5

    不死

    成语拼音:
    dà nàn bù sǐ
    成语解释:
    祸。遇到巨大的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6

    不死,必有后福

    成语拼音: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成语解释:
    祸。遇到巨大的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成语出处:
    宗璞《南渡记》第六章:“岂不闻大不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体会好起来。”
    7

    不死,必有后禄

    成语拼音: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成语解释:
    祸。遇到巨大的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不死,必有后禄。’”
    8

    祸不单行

    成语拼音:
    huò bù dān xíng
    成语解释:
    祸:;行:到来。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9

    在劫

    成语拼音:
    zài jié nán táo
    成语解释:
    劫:劫数。佛教指大。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10

    月晦

    成语拼音:
    nián zāi yuè huì
    成语解释:
    晦:倒霉。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
    成语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谁料那赶茶娘不知犯了甚么年月晦,忽然生起馋獠病来。”
    11

    阳九百六

    成语拼音:
    yáng jiǔ bǎi liù
    成语解释:
    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百六有地。指厄之年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12

    阳九之厄

    成语拼音:
    yáng jiǔ zhī è
    成语解释:
    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厄:。阳九有天,百六有地。指厄之年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13

    阳九之会

    成语拼音:
    yáng jiǔ zhī huì
    成语解释:
    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百六有地。指厄之年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
    14

    蒙祸

    成语拼音:
    bèi zāi méng huò
    成语解释:
    被:遭,受;蒙:受。比喻遭受到和祸害
    成语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蒙祸之验也。”
    15

    不慑

    成语拼音:
    lín nàn bù shè
    成语解释:
    临:面对;;慑:害怕,恐惧。遇到危,一点也不惧怕
    成语出处:
    明·屠隆《彩毫记·预识汾阳》:“看这绑缚汉子,伟干长躯,丰神轩举,临不慑,必是人豪。”
    16

    相共

    成语拼音:
    huàn nàn xiāng gòng
    成语解释:
    :危险艰苦的环境。共同承担和困苦。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因何玉凤、张金凤彼此性情相照、患相共……不同寻常姐妹。”
    17

    不恐

    成语拼音:
    lín nàn bù kǒng
    成语解释:
    临:到;;恐:恐惧。遇到危,一点也不惧怕。
    成语出处:
    《韩非子 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18

    相扶

    成语拼音:
    huàn nàn xiāng fú
    成语解释:
    扶:支持,帮助。在忧患中互相扶助
    成语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我们虽异姓骨肉,必要患相扶。”
    19

    与共

    成语拼音:
    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
    :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和困苦。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不可与共乐。”
    20

    不惧

    成语拼音:
    lín nàn bù jǔ
    成语解释:
    临:到;;惧:恐惧。遇到危,一点也不惧怕。
    成语出处:
    《韩非子 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 关于灾难的成语 形容灾难的成语 描述灾难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