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现状的成语 (24个)

    1

    安于

    成语拼音:
    ān yú xiàn zhuàng
    成语解释: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目前的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况;不求进步。
    成语出处: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又不能改变的生活实际有关。”
    2

    安分守己

    成语拼音:
    ān fèn shǒu jǐ
    成语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
    成语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3

    安时处顺

    成语拼音:
    ān shí chǔ shùn
    成语解释: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4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成语拼音: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成语解释: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5

    不法古不修今

    成语拼音: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
    成语解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
    成语出处:
    《商君书·开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6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成语拼音: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
    成语解释: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成语出处:
    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7

    比下有余

    成语拼音:
    bǐ xià yǒu yú
    成语解释: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不求进取
    成语出处: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8

    愤世嫉恶

    成语拼音:
    fèn shì jí è
    成语解释: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
    成语出处:
    宋·李觐《与王章秘校书》:“其辩说骎骎到义理,愤世嫉恶,有大丈夫之芒角。”
    9

    愤世嫉俗

    成语拼音:
    fèn shì jí sú
    成语解释: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10

    愤时嫉俗

    成语拼音:
    fèn shí jí sú
    成语解释:
    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
    成语出处:
    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十余年来,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诵其歌诗,往往愤时嫉俗,多离骚变雅之体。”
    11

    愤世嫉邪

    成语拼音:
    fèn shì jí xié
    成语解释: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
    成语出处:
    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12

    故步不离

    成语拼音:
    gù bù bù lí
    成语解释: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不求上进
    成语出处: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13

    故步自封

    成语拼音:
    gù bù zì fēng
    成语解释: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不求进步或革新。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14

    黄旗紫盖

    成语拼音:
    huáng qí zǐ gài
    成语解释:
    天空中出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15

    海水不可斗量

    成语拼音: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
    成语解释: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成语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16

    海水难量

    成语拼音:
    hǎi shuǐ nán liáng
    成语解释:
    海水是不可以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就低估他的未来。
    成语出处:
    《淮南子 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17

    穷极思变

    成语拼音:
    qióng jí sī biàn
    成语解释:
    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
    成语出处:
    宋·程颐:“热极生风,穷极思变。”
    18

    穷极则变

    成语拼音:
    qióng jí zé biàn
    成语解释:
    穷:极。指事物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指在穷困艰难时,就会想办法改变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1回:“天下事惟陷之深者,其出愈速,穷极则变,理有固然。”
    19

    穷则思变

    成语拼音:
    qióng zé sī biàn
    成语解释:
    行不通没办法时就设法改变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

    踏故习常

    成语拼音:
    tà gù xí cháng
    成语解释:
    谓因袭守旧,安于
    成语出处: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而吾民族思想之固执,终以沿承因袭,踏故习常,不识不知,安之若命。”
    * 关于现状的成语 形容现状的成语 描述现状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