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生生的成语 (624个)

    101

    予夺

    成语拼音:
    yǔ duó shēng shā
    成语解释: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死大权。
    成语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杀,各当其义。”
    102

    应际而

    成语拼音:
    yìng jì ér shēng
    成语解释:
    际:形势。指应天命而产。现指适应时机而产
    成语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方今大王应际而,与神合契,愿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103

    一介儒

    成语拼音:
    yī jiè rú shēng
    成语解释:
    一介:一个。一个小小的书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员及一介儒,何敢妄干国政。”
    104

    应时而

    成语拼音:
    yìng shí ér shēng
    成语解释:
    指应天命而产。现指适应时机而产
    成语出处:
    姚华《曲海一勺》:“文章应时而,体各有当。”
    105

    送终

    成语拼音:
    yǎng shēng sòng zhōng
    成语解释:
    同“养送死”。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序》:“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雚蒲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送终之具,靡不皆育。”
    106

    应运而

    成语拼音:
    yìng yùn ér shēng
    成语解释:
    原意是顺应天命而产的人或事物;后多指顺应适当的时机或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后序》:“实天德,应运建立。”
    107

    枝外

    成语拼音:
    zhī wài shēng zhī
    成语解释:
    比喻派、繁衍而出者。同“节外枝”。
    成语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见,记其人之姓名。十出以后, 皆是枝外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108

    造言

    成语拼音:
    zào yán shēng shì
    成语解释:
    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成语出处:
    《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宋·朱熹集注:“好事,谓喜造言事之人也。”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只消说他造言事,顶名告他一状,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
    109

    乐业

    成语拼音:
    ān shēng lè yè
    成语解释: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活和劳动。
    成语出处:
    《汉书 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使之无穷。”
    110

    哀死事

    成语拼音:
    āi sǐ shì shēng
    成语解释:
    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吴太伯世家》:“哀死事,以待天命。”
    111

    笔底超

    成语拼音:
    bǐ dǐ chāo shēng
    成语解释:
    犹言笔下超。超: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成语出处:
    苏雪林《闲话战争 齿患》:“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的事。”
    112

    笔底

    成语拼音:
    bǐ dǐ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
    比喻文章写得动、出色
    成语出处:
    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113

    北郭先

    成语拼音:
    běi guō xiān shēng
    成语解释: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成语出处:
    《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 方术传 廖扶》载,廖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终身不仕,时人因号为北郭先
    114

    别开

    成语拼音:
    bié kāi shēng miàn
    成语解释:
    别:另外;开:开辟;开创;面:新的面目。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成语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面。”赵次公注:“凌烟画像颜色已暗,而曹将军重为之画,故云开面。”
    115

    髀里肉

    成语拼音:
    bì lǐ ròu shēng
    成语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活,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
    116

    白面儒

    成语拼音:
    bái miàn rú shēng
    成语解释:
    犹白面书。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117

    白面书

    成语拼音:
    bái miàn shū shēng
    成语解释:
    白面:形容白净;书: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成语出处: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辈谋之,事何有济?”
    118

    髀肉复

    成语拼音:
    bì ròu fù shēng
    成语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活,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119

    不死不

    成语拼音:
    bù sǐ bù shēng
    成语解释:
    指超脱死的界限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
    120

    百死一

    成语拼音:
    bǎi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
    形容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成语出处:
    《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 关于生生的成语 形容生生的成语 描述生生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