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用刑的成语 (6个)

    1

    成语拼音:
    yǐ xíng zhì xíng
    成语解释:
    谓对重罪施以轻,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
    成语出处:
    《商君书·靳令》:“罪重轻,至事生,此谓以,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轻,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其国必削。”
    2

    束杖理民

    成语拼音:
    shù zhàng lǐ mín
    成语解释:
    谓治理百姓不滥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具。
    成语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束杖理民宽雅。”
    3

    讳兵畏

    成语拼音:
    huì bīng wèi xíng
    成语解释:
    谓慎于兵和
    成语出处:
    宋·张耒《大礼庆成赋》:“讳兵畏,后货食兮。政有损易,兹不易兮。”
    4

    政简

    成语拼音: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
    成语解释:
    指官吏的政绩显著;社会安定;人民乐业。政简:施行轻微的赋役或减免繁文缛节的政治措施。清:很少施罚。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5

    不打自招

    成语拼音:
    bù dǎ zì zhāo
    成语解释:
    原指还没有;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6

    修德慎罚

    成语拼音:
    xiū dé shèn fá
    成语解释:
    修:实行。实行德政,慎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且劝吴主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
    * 关于用刑的成语 形容用刑的成语 描述用刑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