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百姓的成语 (141个)

    21

    掩耳盗钟

    成语拼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
    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成语出处: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22

    与民同乐

    成语拼音:
    yǔ mín tóng lè
    成语解释: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23

    鱼肉乡里

    成语拼音:
    yú ròu xiāng lǐ
    成语解释:
    鱼肉:比喻受宰割;乡里:地方上的老。把地方上的老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鱼肉,以盈其欲。”
    24

    饔飧不饱

    成语拼音:
    yōng sūn bù bǎo
    成语解释:
    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25

    生灵涂地

    成语拼音:
    shēng líng tú dì
    成语解释:
    生灵:;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兵革不息,生灵涂地。”
    26

    不丧匕鬯

    成语拼音:
    bù sàng bǐ chàng
    成语解释:
    匕鬯:宗庙祭祀物品。形容军纪严明,安居,不废宗庙祭祀
    成语出处:
    《周易·震》:“震惊里,不丧匕鬯。”
    27

    伐罪吊民

    成语拼音:
    fá zuì diào mín
    成语解释: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方《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28

    荒淫无道

    成语拼音:
    huāng yín wú dào
    成语解释:
    荒淫:淫乱无度,贪恋酒色。无道:不讲或不行道义。多指君主生活糜烂,重用奸佞,残害忠良,奴役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九回:“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其罪甚于汉之昌邑,不能主天下。吾谨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以安天下,如何?”
    29

    救世济民

    成语拼音:
    jiù shì jì mín
    成语解释:
    挽救天下,拯济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30

    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点灯

    成语拼音:
    zì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31

    按堵如故

    成语拼音:
    àn dǔ rú gù
    成语解释:
    形容秩序良好,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
    《汉书 高帝纪上》:“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颜师古注:“应劭曰:‘按,按次第。堵,墙堵也。’言不迁动也。”
    32

    案堵如故

    成语拼音:
    àn dǔ rù gù
    成语解释:
    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33

    爱民如子

    成语拼音:
    ài mín rú zǐ
    成语解释: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34

    丙吉问牛

    成语拼音:
    bǐng jí wèn niú
    成语解释:
    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疾苦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35

    不羁之民

    成语拼音:
    bù jī zhī mín
    成语解释:
    羁:束缚;民:。不受束缚的。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成语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36

    暴内陵外

    成语拼音:
    bào nèi líng wài
    成语解释:
    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对外欺压弱小
    成语出处:
    《周礼 夏官 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
    37

    邦以民为本

    成语拼音: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成语解释: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成语出处:
    《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38

    除暴安良

    成语拼音:
    chú bào ān liáng
    成语解释:
    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也作“安良除暴”。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39

    蚩蚩者民

    成语拼音:
    chī chī zhě mín
    成语解释:
    蚩蚩:无知的样子。无知识的就是老
    成语出处: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40

    残民害理

    成语拼音:
    cán mín hài lǐ
    成语解释:
    残害,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 关于百姓的成语 形容百姓的成语 描述百姓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