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眼睛的成语 (198个)

    101

    瞠目而视

    成语拼音:
    chēng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
    瞠目:瞪大。瞪大看着。
    成语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102

    触目骇心

    成语拼音:
    chù mù hài xīn
    成语解释:
    触目:看到;骇: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
    103

    触目皆是

    成语拼音:
    chù mù jiē shì
    成语解释: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所见到的都是。
    成语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104

    瞠目结舌

    成语拼音:
    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
    瞠:瞪着;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成语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105

    瞠目挢舌

    成语拼音:
    chēng mù jiǎo shé
    成语解释:
    瞠:瞪着;挢:翘起。瞪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
    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
    106

    触目惊心

    成语拼音:
    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
    触目:看到;惊:震惊。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成语出处: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107

    瞋目裂眦

    成语拼音:
    chēn mù liè zì
    成语解释:
    愤怒地睁大,显出盛怒的模样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秦族训》:“高渐离为之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直穿冠。”
    108

    瞋目张胆

    成语拼音:
    chēn mù zhāng dǎn
    成语解释:
    瞋目:瞪大;张胆:放开胆量。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无所顾忌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余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109

    瞠然自失

    成语拼音:
    chē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
    瞠:瞪着。瞪着好像丢了东西一样。形容失神的神态
    成语出处: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不意到了山东汶上县,便遇了一个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
    110

    疮痍满目

    成语拼音:
    chuāng yí mǎn mù
    成语解释:
    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也作“满目疮痍”。
    成语出处:
    清 李渔《风筝误 和鹞》:“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
    111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成语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成语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112

    瞪目哆口

    成语拼音:
    dèng mù chǐ kǒu
    成语解释:
    睁大,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无名氏《帝城花样 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
    113

    瞪目结舌

    成语拼音:
    dè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
    睁着,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成语出处:
    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114

    耳目股肱

    成语拼音:
    ěr mù gǔ gōng
    成语解释: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成语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115

    蛾眉曼睩

    成语拼音:
    é méi màn lù
    成语解释:
    曼睩:明亮转动的。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116

    耳濡目击

    成语拼音:
    ěr rǔ mù jī
    成语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
    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117

    耳濡目及

    成语拼音:
    ěr rǔ mù jí
    成语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118

    耳濡目染

    成语拼音:
    ěr rú mù rǎn
    成语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119

    耳染目濡

    成语拼音:
    ěr rǎn mù rǔ
    成语解释: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120

    耳视目食

    成语拼音:
    ěr shì mù shí
    成语解释:
    用耳朵看,用吃。比喻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迂书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 关于眼睛的成语 形容眼睛的成语 描述眼睛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