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称呼的成语 (16个)

    1

    牛也可,马也可

    成语拼音:
    hū niú yě kě,hū mǎ yě kě
    成语解释:
    ;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还是按自己意愿去做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昔者子我牛也,而谓之牛;我马也,而谓之马。”
    2

    成语拼音:
    hū mǎ hū niú
    成语解释:
    。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
    成语出处: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牛。”
    3

    成语拼音:
    hū niú hū mǎ
    成语解释:
    我牛也好,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赞也好,决不计较。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天道》:“昔者子我牛也,而谓之牛;我马也,而谓之马。”
    4

    名道姓

    成语拼音:
    chēng míng dào xìng
    成语解释:
    道。姓名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今日两贼相逢,何用名道姓,君为芦中之事,我为船上之人,意义足亦可知,富贵不须相忘。”
    5

    都头异姓

    成语拼音:
    dū tóu yì xìng
    成语解释:
    最高贵的
    成语出处:
    《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将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也。’”
    6

    顾名思义

    成语拼音:
    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义:意义;含义。看到名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7

    阿家阿翁

    成语拼音:
    ā jiā ā wēng
    成语解释:
    阿:助词,用在的前头;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公公婆婆
    成语出处:
    唐 赵璘《因话录》第一卷:“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8

    布衣黔首

    成语拼音:
    bù yī qián shǒu
    成语解释:
    布衣:平民;黔首:战国及秦代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
    9

    父母官

    成语拼音:
    fù mǔ guān
    成语解释:
    旧时对州县官的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且莫说我是父母官,即使平交,也不该如此!”
    10

    高足弟子

    成语拼音:
    gāo zú dì zǐ
    成语解释:
    高足:高才,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11

    救世主

    成语拼音:
    jiù shì zhǔ
    成语解释:
    基督徒对耶酥的。比喻挽救世界的人物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钻进了驾驶楼,像救世主一样微笑着向他招招手,就坐着汽车跑得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12

    狂奴故态

    成语拼音:
    kuáng nú gù tài
    成语解释:
    狂奴:对狂士的亲昵;故态:老样子,老脾气。旧狂士的老脾气。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严光》:“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13

    如丧考妣

    成语拼音:
    rú sàng kǎo bǐ
    成语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成语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14

    无名孽火

    成语拼音:
    wú míng niè huǒ
    成语解释:
    名:;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15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成语拼音: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成语解释:
    子:对别人的;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6

    造化小儿

    成语拼音:
    zào huà xiǎo ér
    成语解释:
    造化:指命运;小儿:小子,轻蔑的。这是对于命运的一种风趣说法。
    成语出处:
    《新唐书 文艺传上 杜审言》:“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
    * 关于称呼的成语 形容称呼的成语 描述称呼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