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精神的成语 (262个)

    161

    奋不虑身

    成语拼音:
    fèn bù lǜ shēn
    成语解释:
    奋:振作,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成语出处:
    《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162

    奋发蹈厉

    成语拼音:
    fèn fā dǎo lì
    成语解释:
    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振奋,行动迅猛。
    成语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163

    发奋蹈厉

    成语拼音:
    fā fèn dǎo lì
    成语解释:
    发:奋发,振作;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后比喻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成语出处:
    邹韬奋《萍踪寄语》:“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
    164

    奋发图强

    成语拼音:
    fèn fā tú qiáng
    成语解释:
    奋发: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谋求强盛。
    成语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165

    奋发向上

    成语拼音:
    fèn fā xiàng shàng
    成语解释:
    振作,情绪高昂
    成语出处: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166

    奋发有为

    成语拼音:
    fèn fā yǒu wéi
    成语解释:
    振作,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
    《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167

    愤发有为

    成语拼音:
    fèn fā yǒu wéi
    成语解释:
    愤发:振作,兴起。振作,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
    艾芜《云南在我的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它教人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大事;鼓舞年青人愤发有为,产生远大的志向。”
    168

    发奋有为

    成语拼音:
    fā fèn yǒu wéi
    成语解释:
    振作,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
    169

    凤狂龙躁

    成语拼音:
    fèng kuáng lóng zào
    成语解释:
    形容心情烦躁,失常。
    成语出处:
    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170

    返老还童

    成语拼音:
    fǎn lǎo huán tóng
    成语解释:
    反:扭转;还:回复原来的状态。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衰老的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
    成语出处:
    《云笈七签》第60卷:“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
    171

    放下包袱

    成语拼音:
    fàng xià bāo fú
    成语解释:
    放:安放,搁置。丢开思想包袱,消除上的负担
    成语出处: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172

    发扬踔厉

    成语拼音:
    fā yáng chuō lì
    成语解释: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奋发,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173

    发扬蹈励

    成语拼音:
    fā yáng dǎo lì
    成语解释: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后比喻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成语出处:
    明·唐顺之《寄赵浚谷》:“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174

    奋勇当先

    成语拼音:
    fèn yǒng dāng xiān
    成语解释:
    奋发;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列。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175

    感慨激昂

    成语拼音:
    gǎn kǎi jī áng
    成语解释:
    情绪激动,昂扬。
    成语出处: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176

    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成语拼音:
    hún fēi tiān wài,pò sàn jiǔ xiāo
    成语解释:
    魂:灵魂;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形容惊恐到了极点或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梁中书看了,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177

    回光反照

    成语拼音:
    huí guāng fǎn zhào
    成语解释: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成语出处: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178

    慌慌忙忙

    成语拼音:
    huāng huāng máng máng
    成语解释:
    指手忙脚乱、焦急不安或慌乱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0回:“当下二十九筹好汉,各各讲礼已罢,只见小喽啰慌慌忙忙入庙来报道:……”
    179

    慌里慌张

    成语拼音: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
    成语解释:
    指焦急不安或慌乱
    成语出处: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180

    魂劳梦断

    成语拼音:
    hún láo mèng duàn
    成语解释:
    形容日夜思念,困乏。
    成语出处:
    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不料东人妹淑兰留心于那生身上,终日魂劳梦断。”
    * 关于精神的成语 形容精神的成语 描述精神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