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行行的成语 (588个)

    481

    跨者不

    成语拼音:
    kuà zhě bù xíng
    成语解释:
    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
    482

    坎止流

    成语拼音:
    kǎn zhǐ liú xíng
    成语解释:
    遇坎而止,乘流则。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成语出处:
    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483

    雷厉风

    成语拼音:
    léi lì fēng xíng
    成语解释:
    厉:猛烈;: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动迅速。
    成语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
    484

    公事

    成语拼音:
    lì xíng gōng shì
    成语解释:
    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485

    忧违

    成语拼音:
    lè xíng yōu wéi
    成语解释:
    谓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语本《易·干》:“乐则之,忧则违之。”
    成语出处:
    语出《易·干》:“乐则之,忧则违之。”
    486

    名不虚

    成语拼音:
    míng bù xū xíng
    成语解释:
    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成语出处:
    《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
    487

    貌合

    成语拼音:
    mào hé xíng lí
    成语解释:
    见“貌合神离”。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疏,貌合离。”
    488

    卖俏

    成语拼音:
    mài qiào xíng jiān
    成语解释:
    谓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奸。”
    489

    谋听计

    成语拼音:
    móu tīng jì xíng
    成语解释:
    犹言言听计从。
    成语出处:
    宋·王令《读》:“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
    490

    逆水舟,不进则退

    成语拼音:
    nì 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zé tuì
    成语解释:
    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成语出处:
    《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舟,不进则退。”
    491

    庆吊不

    成语拼音:
    qìng diào bù xíng
    成语解释:
    庆:贺喜;吊:吊唁。不予贺喜、吊唁。原指不与人来往。后形容关系疏远。
    成语出处:
    《后汉书·荀爽传》:“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征命不应。”
    492

    泣数

    成语拼音:
    qì shù háng xià
    成语解释: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成语出处:
    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下。”
    493

    夏令

    成语拼音:
    qiū xíng xià líng
    成语解释: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成语出处: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494

    肉袒膝

    成语拼音:
    ròu tǎn xī xíng
    成语解释:
    肉袒:光着身子;膝:双腿跪着向前挪动。脱衣裸体,双腿跪着向前挪动,以示顺从降服或认罪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宁王大喜,依了他计,相约次日早朝,肉袒膝,请罪道:‘蒙皇上赐宴,力不胜酒,失错触了妃履,臣出无心,罪该万死。’”
    495

    水到鱼

    成语拼音:
    shuǐ dào yú xíng
    成语解释: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成语出处: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张安道论科第》:“谚云:水到鱼。既已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
    496

    色仁

    成语拼音:
    sè rén xíng wéi
    成语解释: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动却背道而驰。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违,居之不疑。”
    497

    三人,必有我师

    成语拼音: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成语解释: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8

    审慎

    成语拼音:
    shěn shèn xíng shì
    成语解释:
    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
    成语出处:
    499

    鳞潜

    成语拼音:
    shé xíng lín qián
    成语解释:
    鳞:代指鱼;潜:没水。比喻动极为谨慎隐蔽
    成语出处:
    汪东《刺客校军人论》:“刺客者,怀弹丸,倅匕首,蛇鳞潜,如螳螂捕蝉,恐其有警而飞翔。”
    500

    水宿山

    成语拼音:
    shuǐ xiǔ shān xíng
    成语解释:
    夜宿于水,日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成语出处:
    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鱼浦西。”
    * 关于行行的成语 形容行行的成语 描述行行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