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行行的成语 (588个)

    561

    卓尔独

    成语拼音:
    zhuó ěr dú xíng
    成语解释:
    谓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
    成语出处:
    《后汉书·东海恭王彊珙传》:“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遣送之物,务从约省,衣足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彰王卓尔独之志。”李贤注:“《前书》曰:‘卓尔不群者,河间献王近之矣。’”
    562

    昼伏夜

    成语拼音:
    zhòu fú yè xíng
    成语解释:
    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动。伏:藏躲;:赶路。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而昼伏,至于蓤夫。”
    563

    字里

    成语拼音:
    zì lǐ háng jiān
    成语解释:
    字词里边;文句中间。指文章字句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间,珠玉生于字里。”
    564

    择利

    成语拼音:
    zé lì xíng quán
    成语解释:
    权: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办法。指选择有利条件,采取应变措施
    成语出处:
    《投笔肤谈·兵机》:“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而权。”
    565

    直情径

    成语拼音:
    zhí qíng jìng xíng
    成语解释:
    径:直;: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者,戎狄之道也。”
    566

    择善而

    成语拼音:
    zé shàn ér xíng
    成语解释:
    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
    成语出处:
    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者乎?”
    567

    其是

    成语拼音:
    zì xíng qí shì
    成语解释: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568

    无常

    成语拼音:
    zhū xíng wú cháng
    成语解释:
    佛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569

    夕改

    成语拼音:
    zhāo xíng xī gǎi
    成语解释: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成语出处:
    《晋书·赵王伦传》:“白书青纸为诏,或朝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
    570

    恣意妄

    成语拼音:
    zì yì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
    恣意:任意,随意;妄: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
    《汉书 杜周传》:“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
    571

    擿埴冥

    成语拼音:
    zhì zhí míng xíng
    成语解释:
    擿埴:敲地。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成语出处:
    章炳麟《论汉字统一会》:“岂日本语通儒其材力必不汉人若?正由素未识字,故擿埴冥如此也。”
    572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

    成语拼音:
    zhì zú yǐ shì fēi,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
    成语解释: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573

    败德辱

    成语拼音:
    bài dé rǔ xíng
    成语解释:
    败坏道德和操守。
    成语出处:
    574

    诡道

    成语拼音:
    bīng xíng guǐ dào
    成语解释:
    兵:用兵;: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成语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575

    秕者先

    成语拼音:
    bǐ zhě xiān xíng
    成语解释:
    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576

    缓辔而

    成语拼音:
    huǎn pèi ér xí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577

    鹿伏鹤

    成语拼音:
    lù fú hè xí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578

    趔趄而

    成语拼音:
    liè qiè ér xíng
    成语解释:
    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
    成语出处:
    579

    虎变

    成语拼音:
    lóng xíng hǔ biàn
    成语解释: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成语出处: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580

    匍匐而

    成语拼音:
    pú fú ér xíng
    成语解释:
    蹑手蹑脚地走动或慢慢地走动
    成语出处: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 关于行行的成语 形容行行的成语 描述行行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