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言言的成语 (698个)

    281

    兴邦,一丧邦

    成语拼音:
    yī yán xīng bāng,yī yán sàng bāng
    成语解释:
    邦:国家。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一而兴邦,有诸?……一而丧邦,有诸?”
    282

    狎语

    成语拼音:
    yín yán xiá yǔ
    成语解释:
    见“淫媟语”。
    成语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洪遂初》:“(襄城)一日偶至书院中,见案上一帙,观之,乃春画也。每幅有洪诗,多淫狎语,遂为逐客。”
    283

    以蔽

    成语拼音:
    yī yán yǐ bì
    成语解释: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成语出处:
    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以蔽,三隅自反。”
    284

    已出,驷马难追

    成语拼音: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
    成语解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已出,驷马难追。”
    285

    溢于

    成语拼音:
    yì yú yán wài
    成语解释: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表”。
    成语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郑重叮咛的意思,溢于外。”
    286

    在前

    成语拼音:
    yǒu yán zài qián
    成语解释:
    已以有话说在前头。指事先打了招呼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第十卷:“只是有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
    287

    约旨远

    成语拼音:
    yán yuē zhǐ yuǎn
    成语解释:
    辞简练,含意深远。
    成语出处:
    《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引晋·郭澄之《郭子》:“各有隔而不通处,张忽遥于末坐判之,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
    288

    之不文,行之不远

    成语拼音: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语解释: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之无文,行而不远”。
    成语出处:
    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289

    者无罪

    成语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
    成语解释:
    者:说话的人。指进的人没有罪过
    成语出处:
    《诗经·大序》:“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290

    之无罪,闻之足戒

    成语拼音: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成语解释:
    :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语出处:
    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291

    之有理

    成语拼音:
    yán zhī yǒu lǐ
    成语解释:
    说的话有道理。
    成语出处:
    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
    292

    之有物

    成语拼音:
    yán zhī yǒu wù
    成语解释:
    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
    成语出处:
    《周易 家人》:“君子以有物,而行有恒。”
    293

    意在

    成语拼音:
    yì zài yán wài
    成语解释:
    其意在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外,使人思而得上。”
    294

    知必必尽

    成语拼音:
    zhī bì yán,yán bì jìn
    成语解释:
    :说。凡有知道的,就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成语出处:
    295

    至理名

    成语拼音:
    zhì lǐ míng yán
    成语解释:
    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名: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
    296

    坐树不

    成语拼音:
    zuò shù bù yán
    成语解释: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坐树无”谓功高而不自矜。
    成语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97

    正色敢

    成语拼音:
    zhèng sè gǎn yán
    成语解释:
    态度严肃,敢于直
    成语出处:
    《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以身任天下之重。”
    298

    知无不无不尽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成语解释: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序》:“知无不无不尽,如献可者,于其职业,可谓无所愧负矣。”
    299

    知小

    成语拼音:
    zhì xiǎo yán dà
    成语解释:
    知:通“智”。聪明才智不济,说话口气却很大
    成语出处:
    《新唐书·李道宗传》:“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君集知小大,且为戎首。’……既而君集反,帝笑曰:‘如公素揣。’”
    300

    不讳

    成语拼音:
    zhèng yán bù huì
    成语解释: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宁正不讳以危身乎?”
    * 关于言言的成语 形容言言的成语 描述言言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