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说出来的成语 (43个)

    21

    不悱不发

    成语拼音:
    bù fěi bù fā
    成语解释:
    悱:心里想。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2

    敢怒不敢言

    成语拼音:
    gǎn nù bù gǎn yán
    成语解释:
    敢:胆量大;言:。内心愤怒但不敢
    成语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23

    敢怒敢言

    成语拼音:
    gǎn nù gǎn yán
    成语解释:
    敢于愤怒,又敢于
    成语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24

    敢怨而不敢言

    成语拼音: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成语解释:
    内心怨恨但不敢
    成语出处:
    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25

    毫不讳言

    成语拼音:
    háo bù huì yán
    成语解释: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丝毫也没有隐讳不的。
    成语出处:
    26

    忍气吞声

    成语拼音:
    rěn qì tūn shēng
    成语解释:
    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27

    吞声饮泪

    成语拼音:
    tūn shēng yǐn lèi
    成语解释:
    吞声:有话不敢;饮:含忍。形容强忍悲伤
    成语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28

    言外之意

    成语拼音:
    y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成语出处: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29

    潜台词

    成语拼音:
    qián tái cí
    成语解释:
    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的言语。比喻不明的言外之意
    成语出处:
    张平《抉择》:“末了,杨诚了一句潜台词很丰富的话。”
    30

    露尾藏头

    成语拼音:
    lù wěi cáng tóu
    成语解释:
    藏起了头,露了尾。形容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
    成语出处:
    元 张可久《点绛唇 翻归去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31

    溢于言表

    成语拼音:
    yì yú yán biǎo
    成语解释:
    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明却能使人体会
    成语出处: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32

    藏头护尾

    成语拼音:
    cáng tóu hù wěi
    成语解释:
    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
    成语出处:
    汉·蔡邕《九势》:“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势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33

    旧调重弹

    成语拼音:
    jiù diào chóng tán
    成语解释:
    旧调:陈旧的调子。陈旧的调子又重新弹奏。比喻把过去的主张或陈旧的议论、法重新搬
    成语出处:
    朱自清《回杂记》:“北平早就被称为‘大学城’和‘文化城’,这原是旧调重弹,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
    34

    老调重谈

    成语拼音:
    lǎo diào chóng tán
    成语解释:
    比喻把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
    成语出处:
    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
    35

    青蚨飞

    成语拼音:
    qīng fú fēi lái
    成语解释:
    青蚨:传中的虫,比喻金钱。比喻花去的钱又回
    成语出处:
    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36

    不动声色

    成语拼音:
    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
    动:变动;声: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37

    不露声色

    成语拼音:
    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解释:
    露:显露;声: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形容镇静、沉着。
    成语出处:
    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38

    旁敲侧击

    成语拼音:
    páng qiāo cè jī
    成语解释: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39

    易放难收

    成语拼音:
    yì fàng nán shōu
    成语解释:
    去容易,收回就难了
    成语出处:
    宋·朱熹《答巩仲至》:“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难收也。”
    40

    一窝蜂

    成语拼音:
    yī wō fēng
    成语解释: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话或行动。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
    * 关于说出来的成语 形容说出来的成语 描述说出来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