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道德的成语 (105个)

    41

    乱常

    成语拼音:
    nì dào luàn cháng
    成语解释:
    指违背纲常
    成语出处: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42

    不违

    成语拼音:
    xún dào bù wéi
    成语解释:
    循:依照;违:违背。遵循规范而不违背
    成语出处:
    唐·韩愈《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循不违,厥声弥劭。”
    43

    正己守

    成语拼音:
    zhèng jǐ shǒu dào
    成语解释:
    。端正自己,严格遵守标准。
    成语出处:
    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为可恃耳。”
    44

    辱行

    成语拼音:
    bài dé rǔ xíng
    成语解释:
    败坏和操守。
    成语出处:
    45

    高风伟节

    成语拼音:
    gāo fēng wěi jié
    成语解释:
    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坚贞的节操。比喻和行为都很高尚
    成语出处:
    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46

    高山景行

    成语拼音:
    gāo shān jǐng xíng
    成语解释:
    高山:比喻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行。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7

    古圣先贤

    成语拼音:
    gǔ shèng xiān xián
    成语解释:
    圣:品智能极高。贤:有才能有。古代的圣人贤者。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48

    举善荐贤

    成语拼音:
    jǔ shàn jiàn xián
    成语解释:
    贤:胡才能,有的。保举推荐品好、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49

    女子无才便是福

    成语拼音: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fú
    成语解释:
    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成语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三卷:“昔人云:‘女子无才便是福。’然今之闺秀,比比是矣!”
    50

    杀身成仁

    成语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rén
    成语解释: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儒家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1

    泰山北斗

    成语拼音:
    tài shān běi dǒu
    成语解释: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52

    心地善良

    成语拼音:
    xīn dì shàn liáng
    成语解释:
    行好,慈善
    成语出处:
    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53

    至人无梦

    成语拼音:
    zhì rén wú mèng
    成语解释:
    至人:指思想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54

    笃信好学

    成语拼音:
    dǔ xìn hào xué
    成语解释: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成语出处: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
    55

    定于一尊

    成语拼音:
    dìng yú yī zūn
    成语解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56

    纲常扫地

    成语拼音:
    gāng cháng sǎo dì
    成语解释:
    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破坏无余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57

    假仁假义

    成语拼音:
    jiǎ rén jiǎ yì
    成语解释:
    假:虚假;仁:仁爱;义:义。指假装的仁义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58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成语拼音: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成语解释: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的人;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间建立在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59

    你不仁,我不义

    成语拼音:
    nǐ bù rén,wǒ bù yì
    成语解释:
    你不讲仁义,我也就不义了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
    60

    圣帝明王

    成语拼音:
    shèng dì míng wáng
    成语解释:
    本指上古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成语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 关于道德的成语 形容道德的成语 描述道德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