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问题的成语 (218个)

    61

    洞烛其奸

    成语拼音:
    dòng zhú qí jiān
    成语解释:
    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敏锐。
    成语出处:
    《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62

    对症用药

    成语拼音:
    duì zhèng yòng yào
    成语解释:
    症:病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采取有效的措施
    成语出处: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63

    动中窾要

    成语拼音:
    dòng zhōng zhe yào
    成语解释:
    动:常常,动不动。中:切中,打中。窾:空处、中空。要:要害。要:引申为要害、关键。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的关键。
    成语出处:
    《清史稿·世增传》:“文书往复,惟家铭随方应付,动中窾要,历任总督皆倚重之,以县丞擢知府。”
    64

    釜底抽薪

    成语拼音:
    fǔ dǐ chōu xīn
    成语解释:
    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成语出处:
    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65

    泛泛其词

    成语拼音:
    fàn fàn qí cí
    成语解释:
    泛泛:浮浅,寻常。形容说话或行文只是表面文章,并不打算真正解决
    成语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6章:“查办一下,并且下了一道泛泛其词的禁烟命令。”
    66

    敷衍门面

    成语拼音:
    fū yǎn mén miàn
    成语解释:
    敷衍:将就应付。只做表面的应付,而不认真解决实际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就将这正经拳法收起不传,只用些外面光、不管事的拳法敷衍门面而已。”
    67

    各个击破

    成语拼音:
    gè gè jī pò
    成语解释:
    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逐个解决。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68

    刮骨去毒

    成语拼音:
    guā gǔ qù dú
    成语解释:
    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69

    管窥蛙见

    成语拼音:
    guǎn kuī wā jiàn
    成语解释:
    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所见者小;蛙见:井蛙之见。比喻见识狭隘,看短视
    成语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只以管窥蛙见之识,谬语同心;虚表帜于词坛,以待将来作者。”
    70

    官僚主义

    成语拼音:
    guān liáo zhǔ yì
    成语解释: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成语出处: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71

    敢想敢干

    成语拼音:
    gǎn xiǎng gǎn gàn
    成语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和发表意见
    成语出处:
    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72

    敢想敢说

    成语拼音:
    gǎn xiǎng gǎn shuō
    成语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和发表意见
    成语出处: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73

    根朽枝枯

    成语拼音:
    gēn xiǔ zhī kū
    成语解释:
    朽:腐烂;枯:枯槁。树根腐烂了,树枝就会枯萎。比喻事物失去了根本或在根本上出现,就会走向衰亡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此气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亦以明矣。”
    74

    顾左右而言他

    成语拼音: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成语解释:
    看看两旁的人而谈起别的事情。形容不能正面回答而支吾其词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75

    鸿毳沉舟

    成语拼音:
    hóng cuì chén zhōu
    成语解释:
    毳:鸟兽的细毛。鸿雁细毛虽轻,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不解决,积累多了就要出大
    成语出处:
    《新论·慎隙》:“鸿毳性轻,积之沉舟。”
    76

    和而不同

    成语拼音:
    hé ér bù tóng
    成语解释:
    和:和睦;同:苟同;无原则地附和。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上不能苟同。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7

    和风细雨

    成语拼音:
    hé f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
    成语出处: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78

    洪炉点雪

    成语拼音:
    hóng lú diǎn xuě
    成语解释: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领会极快。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79

    何去何从

    成语拼音:
    hé qù hé cóng
    成语解释:
    去:离开;从:跟随。往哪里去?跟什么人?多指在重大上做出某种抉择。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80

    横生枝节

    成语拼音:
    héng shēng zhī jié
    成语解释:
    横生:意外发生的;枝节:树干上长出的枝和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意外地插进一些;干扰了主要的解决。
    成语出处:
    宋 叶适《答少詹书》:“又疑人之不相与,而以为外己,所以枝叶横生,意见多疑。”
    * 关于问题的成语 形容问题的成语 描述问题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