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隐退的成语 (13个)

    1

    退急流

    成语拼音:
    yǒng tuì jí liú
    成语解释:
    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退,以明哲保身
    成语出处:
    宋·陆游《福州请仁王坚老疏》:“勇退急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2

    东山再起

    成语拼音:
    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
    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3

    功成身退

    成语拼音: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成语解释: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退,不再复出。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4

    出处进退

    成语拼音:
    chū chǔ jìn tuì
    成语解释:
    出仕或退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5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成语拼音:
    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
    成语解释: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6

    飞遁离俗

    成语拼音:
    fēi dùn lí sú
    成语解释:
    飞遁:指退。指退而远离尘俗。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七启》:“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
    7

    韫椟藏珠

    成语拼音:
    yùn dú cáng zhū
    成语解释:
    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退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幽闺记》:“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8

    朝令夜遁

    成语拼音:
    zhāo lìng yè dùn
    成语解释:
    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退。形容甘于居避世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9

    出处语默

    成语拼音:
    chū chǔ yǔ mò
    成语解释:
    出仕和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成语出处:
    语出《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10

    文行出处

    成语拼音:
    wén xíng chū chǔ
    成语解释: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退的态度。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

    韫椟待价

    成语拼音:
    yùn dú dài jià
    成语解释:
    韫:藏;犊:木匣子。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退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12

    韫椟而藏

    成语拼音:
    yùn dú ér cáng
    成语解释:
    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退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两位将军,有些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13

    韫玉待价

    成语拼音:
    yùn yù dài jià
    成语解释:
    韫:藏。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退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9回:“那明是韫玉待价之意。”
    * 关于隐退的成语 形容隐退的成语 描述隐退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