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an的成语 (394个)

    221

    漫天遍野

    成语拼音:
    màn shān biàn yě
    成语解释:
    满山遍野,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成语出处:
    冰心《颂“一团火”》:“这星罗棋布、漫天遍野的一团团火光,会把我们新的万里征途,照耀得多么光明,多么灿烂!”
    222

    漫山遍野

    成语拼音:
    màn shān biàn yě
    成语解释: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223

    弥山遍野

    成语拼音:
    mí shān biàn yě
    成语解释:
    弥:满;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忽然山谷之中,金鼓之声四起,蛮兵弥山遍野而来。”
    224

    茫无边际

    成语拼音:
    máng wú biān jì
    成语解释: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成语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钱花光了,没钱买火车票,父亲急得在湖岸上来回转圈,望着茫无边际的湖水发愁。”
    225

    漫无边际

    成语拼音:
    màn wú biān jì
    成语解释: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成语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226

    渺无边际

    成语拼音:
    miǎo wú biān jì
    成语解释:
    渺:邈远的样子。无边无际的样子
    成语出处:
    郭沫若《苏联纪行·6月25日》:“向机下展望,一望青黄色的草原,渺无边际。”
    227

    米盐博辩

    成语拼音:
    mǐ yán bó biàn
    成语解释: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成语出处:
    《韩非子 说难》:“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228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成语拼音:
    nù cóng xīn tóu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成语解释: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229

    女大十八变

    成语拼音:
    nǚ dà shí bā biàn
    成语解释:
    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幽州谭空和尚》:“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230

    纳头便拜

    成语拼音:
    nà tóu biàn bài
    成语解释:
    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231

    恼羞变怒

    成语拼音:
    nǎo xiū biàn nù
    成语解释:
    见“恼羞成怒”。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232

    能言巧辩

    成语拼音:
    néng yán qiǎo biàn
    成语解释: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233

    能言善辩

    成语拼音:
    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语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成语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234

    能言舌辩

    成语拼音:
    néng yán shé biàn
    成语解释:
    言:说,讲;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成语出处: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圣人着小官传与李道宗,便着差能言舌辩,通晓沙漠人言说语,你可去说将这匹马来。”
    235

    女子无才便是德

    成语拼音: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成语解释:
    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成语出处: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236

    女子无才便是福

    成语拼音: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fú
    成语解释:
    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成语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三卷:“昔人云:‘女子无才便是福。’然今之闺秀,比比是矣!”
    237

    偶变投隙

    成语拼音:
    ǒu biàn tóu xì
    成语解释:
    隙:漏洞,机会;投隙:投机。随机应变,投机取巧
    成语出处:
    宋·秦观《谢王学士书》:“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操数寸之管,书方尺之纸,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
    238

    蒲鞭示辱

    成语拼音:
    pú biān shì rǔ
    成语解释: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成语出处:
    《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239

    蒲鞭之罚

    成语拼音:
    pú biān zhī fá
    成语解释: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成语出处: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240

    蒲鞭之政

    成语拼音:
    pú biān zhī zhèng
    成语解释:
    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官吏施行宽厚仁慈之治
    成语出处:
    南朝·梁·江淹《为始安王拜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
    * bian成语,bian的成语,带bian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