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an的成语 (271个)

    201

    陟岵瞻望

    成语拼音:
    zhì hù zhān wàng
    成语解释: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成语出处:
    《诗经 魏风 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202

    斩将夺旗

    成语拼音:
    zhǎn jiàng duó qí
    成语解释: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
    成语出处:
    《群音类选 官腔类 八义记 拷问如姬》:“只消受得瘗粉埋香,索强似斩将夺旗。”
    203

    斩荆披棘

    成语拼音:
    zhǎn jīng pī jí
    成语解释:
    同“披荆斩棘”。
    成语出处:
    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吐蕃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蕃育子孙至数百万。”
    204

    斩将搴旗

    成语拼音:
    zhǎn jiàng qiān qí
    成语解释: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205

    斩尽杀绝

    成语拼音:
    zhǎn jìn shā jué
    成语解释:
    斩:砍断;尽、绝: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成语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
    206

    展脚伸腰

    成语拼音:
    zhǎn jiǎo shēn yāo
    成语解释:
    ①下拜。②俗用以称人死。
    成语出处: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折:“不索你插钗、下财、纳采,有甚消不的你展脚伸腰两拜。”
    207

    斩将刈旗

    成语拼音:
    zhǎn jiāng yì qí
    成语解释:
    同“斩将搴旗”。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08

    坐客无毡

    成语拼音:
    zuò kè wú zhān
    成语解释:
    毡:兽毛毡子。客人来人没有毡子可坐。形容清贫的生活
    成语出处:
    唐·杜甫《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才名三十年,坐客寒无毡。”
    209

    战栗失箸

    成语拼音:
    zhàn lì shī zhù
    成语解释:
    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210

    崭露头角

    成语拼音:
    zhǎn lù tóu jiǎo
    成语解释:
    崭:崭然;突出的样子;露:显露;头角:比喻人的气概和才华。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211

    战略战术

    成语拼音:
    zhàn lüè zhàn shù
    成语解释:
    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
    212

    斩木揭竿

    成语拼音:
    zhǎn mù jiē gān
    成语解释: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213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成语拼音:
    zhǎn mù wéi bīng,jiē gān wéi qí
    成语解释:
    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
    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14

    沾泥带水

    成语拼音:
    zhān ní dài shuǐ
    成语解释: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成语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一有字迹,则沾泥带水,有不如无矣。”
    215

    粘皮带骨

    成语拼音:
    zhān pí dài gǔ
    成语解释:
    形容言行不干脆,不爽快。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是一刀两断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
    216

    沾亲带故

    成语拼音:
    zhān qīn dài gù
    成语解释:
    故:故人,老友。有亲戚朋友的关系。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文书上写作见人,也只为沾亲带故。”
    217

    沾亲带友

    成语拼音:
    zhān qīn dài yǒu
    成语解释:
    见“沾亲带故”。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因此上装一个送饭的沾亲带友,那一个管牢的便不乱扯胡揪。”
    218

    瞻前顾后

    成语拼音:
    zhān qián gù hòu
    成语解释: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219

    瞻情顾意

    成语拼音:
    zhān qíng gù yì
    成语解释:
    因有交情而互相照应或通融。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关碍处。”
    220

    瞻前忽后

    成语拼音:
    zhān qián hū hòu
    成语解释:
    瞻:视,望。形容难以捉摸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zhan成语,zhan的成语,带zhan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