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书的成语 (50个)

    21

    鸟篆

    成语拼音:
    chóng shū niǎo zhuàn
    成语解释:
    :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22

    百遍,其义自见

    成语拼音: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成语解释:
    见:显现。读上百遍,意自然领会。指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百遍而义自见。’”
    23

    白马

    成语拼音:
    dān shū bái mǎ
    成语解释: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白马”。
    成语出处:
    《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24

    成语拼音:
    dù shū chóng
    成语解释:
    的虫子。比喻读死的人
    成语出处:
    唐·韩愈《杂诗》:“岂殊蠹虫,生死文字间。”
    25

    得间

    成语拼音:
    dú shū dé jiàn
    成语解释: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得了窍门。形容读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26

    三到

    成语拼音:
    dú shū sān dào
    成语解释:
    形容读十分认真。
    成语出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27

    三余

    成语拼音:
    dú shū sān yú
    成语解释: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28

    铁契

    成语拼音:
    dān shū tiě qì
    成语解释:
    :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写铁板上,故名。
    成语出处:
    《汉·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29

    铁券

    成语拼音:
    dān shū tiě quàn
    成语解释:
    :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写铁板上,故名。
    成语出处:
    《后汉 祭遵传》:“丹铁券,传于无穷。
    30

    成语拼音:
    dà shū tè shū
    成语解释:
    :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大写”。
    成语出处:
    唐 韩愈《答元侍御》:“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屡不一而已也。”
    31

    种子

    成语拼音:
    dú shū zhǒng zǐ
    成语解释: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人。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种子衰息乎?”
    32

    而叹

    成语拼音:
    fèi shū ér tàn
    成语解释: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
    成语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而叹也。”
    33

    坑儒

    成语拼音:
    fán shū kēng rú
    成语解释:
    同“焚坑儒”。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坑儒,自任私智。”
    34

    走檄

    成语拼音:
    fēi shū zǒu xí
    成语解释:
    迅速地写文件。
    成语出处:
    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走檄如飘风。”
    35

    抵万金

    成语拼音: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成语解释:
    比喻家信的珍贵。
    成语出处: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
    36

    留真

    成语拼音:
    jiè shū liú zhēn
    成语解释:
    指借别人的,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成语出处:
    《汉·河间献王传》:“从民得善,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37

    铁券

    成语拼音:
    jīn shū tiě quàn
    成语解释:
    铁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铁制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成语出处:
    唐·罗隐《代武肃王钱缪谢赐铁券表》:“赐臣金铁券一道。”
    38

    见竹

    成语拼音:
    pù shū jiàn zhú
    成语解释:
    谓睹物思人。
    成语出处:
    清·浦起龙《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见竹之感。”
    39

    达礼

    成语拼音:
    zhī shū dá lǐ
    成语解释: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成语出处:
    《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达礼。”
    40

    知礼

    成语拼音:
    zhī shū zhī lǐ
    成语解释:
    有才学,懂礼仪
    成语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 第二个字是书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