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可的成语 (114个)

    101

    厚非

    成语拼音:
    wèi kě hòu fēi
    成语解释:
    过分指责。指虽有缺点但仍原谅。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102

    讳言

    成语拼音:
    wú kě huì yán
    成语解释:
    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以直说的。指以坦率地说。
    成语出处:
    瞿秋白《饿乡纪程》:“一步一步前进的现象却不能否认,而思想紊乱摇荡不定,也无讳言。”
    103

    名状

    成语拼音:
    wú kě míng zhuàng
    成语解释:
    没法形容。
    成语出处:
    《花城》:“自由了,一种无名状的轻松感,像一股热流涌上了我的心头。”
    104

    奈何花落去

    成语拼音:
    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
    成语解释:
    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成语出处: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5

    如何

    成语拼音:
    wú kě rú hé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办法。
    成语出处:
    明·李贽《复邓鼎石书》:“虽知情不容己,然亦无如何。”
    106

    同日而语

    成语拼音:
    wèi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
    指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
    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以同日而语也。”
    107

    无不

    成语拼音:
    wú kě wú bù kě
    成语解释: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是无无不。”
    108

    言状

    成语拼音:
    wú kě yán zhuàng
    成语解释:
    以用言语表达
    成语出处:
    109

    置辩

    成语拼音:
    wú kě zhì biàn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争辨的。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此譬至明,以诘形家,亦无置辩。”
    110

    争辩

    成语拼音:
    wú kě zhēng biàn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争辨的。表示确实无疑。
    成语出处: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置辩矣。”
    111

    置喙

    成语拼音:
    wú kě zhì huì
    成语解释:
    犹言没话说。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则上下猜疑尽释,谗口无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岂不善哉!”
    112

    替否

    成语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成语解释: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君所谓否,而有焉,臣献其,以去其否。”
    113

    替不

    成语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成语解释:
    献:进,提出;:正确的;替:废,更换;不:通“否”,错误的。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成语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绌邪进善,少助国章,献替不,仰裨圣政。”
    114

    智取,不力敌

    成语拼音:
    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
    成语解释:
    敌:抵挡,抵抗。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以实力相拼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1卷:“钱镠与二钟商议道:‘我兵少,贼兵多,只智取,不力敌,宜出奇兵应之。’”
    * 第二个字是可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