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而的成语 (200个)

    181

    不比

    成语拼音:
    zhōu ér bù bǐ
    成语解释: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不比。’”
    182

    不化

    成语拼音:
    zhí ér bù huà
    成语解释: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人世间》:“将执不化,外合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183

    不俚

    成语拼音:
    zhì ér bù lǐ
    成语解释:
    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不粗俗。亦作“质不野”。
    成语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不华,质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184

    不失

    成语拼音:
    zūn ér bù shī
    成语解释:
    见“遵勿失”。
    成语出处:
    《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不失,心奉先志。”
    185

    不肆

    成语拼音:
    zhí ér bù sì
    成语解释:
    直:平直;肆:放肆。指耿直不放肆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直不肆,光不耀。”
    186

    不挺

    成语拼音:
    zhí ér bù tǐng
    成语解释:
    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行,但能有变通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夫君子直不挺,曲不讪。”
    187

    不问

    成语拼音:
    zhì ér bù wèn
    成语解释:
    置:设置。对设置任命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指对事情不加过问
    成语出处:
    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不录,不才者置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188

    不野

    成语拼音:
    zhì ér bù yě
    成语解释:
    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不粗俗。同“质不俚”。
    成语出处:
    《后汉书 班彪传上》:“然善述序事理,辩不华,质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189

    不言

    成语拼音:
    zhī ér bù yán
    成语解释:
    明明知道不说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难。知不言,所以之天也。”
    190

    不争

    成语拼音:
    zhì ér bù zhēng
    成语解释:
    明知是非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
    成语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知不争,不可谓忠。”
    191

    待毙

    成语拼音:
    zuò ér dài bì
    成语解释: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成语出处:
    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192

    待弊

    成语拼音:
    zuò ér dài bì
    成语解释: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不采取积极的措施。
    成语出处:
    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193

    待旦

    成语拼音:
    zuò ér dài dàn
    成语解释: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成语出处: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 离娄下》:“仰思之,夜以继日;幸得之,坐以待旦。”
    194

    待曙

    成语拼音:
    zuò ér dài shǔ
    成语解释:
    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谨
    成语出处:
    唐·陆贽《答百寮第二表》:“坐待曙,忮及上春。”
    195

    复生

    成语拼音:
    zhōu ér fù shēng
    成语解释:
    周:环绕一周;复:又。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律书》:“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复生。”
    196

    复始

    成语拼音:
    zhōng ér fù shǐ
    成语解释:
    不断地循环往复。
    成语出处:
    《淮南子 说山训》:“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复始,转无穷之源。”
    197

    故犯

    成语拼音:
    zhī ér gù fàn
    成语解释:
    故:故意。知道不对,却故意违犯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问:‘一切含灵具佛性,既有佛性,为什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故犯。’”
    198

    论道

    成语拼音:
    zuò ér lùn dào
    成语解释:
    论道:谈论道理、学说、主张。坐着谈论各种事理。形容脱离实际;空谈理论。
    成语出处:
    《周礼 考工记序》:“坐论道,谓之王公;作行之,谓之士大夫。”
    199

    勿失

    成语拼音:
    zūn ér wù shī
    成语解释: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不违失。
    成语出处:
    《史记·曹相国世家》:“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勿失,不亦可乎?”
    200

    言之

    成语拼音:
    zǒng ér yán zhī
    成语解释: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唐 孔颖达疏:“总言之,皆虚无之谓也。”
    * 第二个字是而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