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组词
  • 更多菜单
  • 首页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诗句
  • 诗人
  • 造句
  • 词牌名
    发布时间: 2025-07-04 16:35:02

    《抱朴子外篇》

    作者:葛洪

    《抱朴子外篇》简介

    《外篇》的基本内容 《外篇》言人事,以儒家为宗,反映了葛洪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弭讼》等9篇论述时政得失,讥刺世俗,言治民之法。

    《臣节》等7篇评人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

    《君道》等14篇谏君主任贤举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 《勖学》、《崇教》两篇论超俗出世。

    《交际》等5篇论修身。 《钧世》等7篇论文言著书之贵。(诘鲍)篇主张有君。

    《博喻》、《广譬》两篇皆替喻,重复诸篇思想。 《自叙》一篇殿后,乃自传体,亦为全书之序。 《外篇》论时政得失,托古刺今,讥评世俗,述治民之道,主张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外篇》还阐述了进步的文学观,强调要注重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同时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认为文学是发展的,今胜于古,既要反对唯古是尊,又要反对厚今薄古。强调文学批评要注意作者的风格、个性,要广录博收,反对偏嗜和浅尝。

    ==============================================================================
      晋葛洪撰。洪有《肘后备急方》,已著录。是书乃其乞为句漏令后,退居罗浮山时所作。抱朴子者,洪所自号,因以名书也。自序谓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隋志》载内篇二十一卷,音一卷,入道家;外篇三十卷,入杂家。外篇下注曰梁有,五十一卷。《旧唐志》亦载内篇二十卷,入道家;外篇五十一卷,入杂家。卷数巳小不同。《新唐志。道家》载内篇十卷,杂家载外篇二十卷。乃多寡迥殊。《宋志》则均入杂家,内篇作二十卷,与《旧唐书》同;外篇作五十卷,较《旧唐书》又少一卷。晁公武《读书志》作内篇二十卷,外篇十卷,内外篇之卷数与《新唐书》互异。陈振孙《书录解题》但载内篇二十卷,而云《馆阁书目》有外篇五十卷,未见。其纷纭错互,有若乱丝。此本为明乌程卢舜治以宋本及王府道藏二本参校,视他本较为完整。所列篇数,与洪自序卷数相符。知洪当时盖以一篇为一卷。以《永乐大典》所载互样,尚多丹砂法以下八篇,知为足本矣。其书内篇论神仙吐纳、符箓克治之术,纯为道家之言;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而究其大旨,亦以黄、老为宗。故今并入之道家,不复区分焉。
    • 嘉遁卷第一
    • 逸民卷第二
    • 勖学卷第三
    • 崇教卷第四
    • 君道卷第五
    • 臣节卷第六
    • 良规卷第七
    • 时难卷第八
    • 官理卷第九
    • 务正卷第十
    • 贵贤卷第十一
    • 任能卷第十二
    • 钦士卷第十三
    • 用刑卷第十四
    • 审举卷第十五
    • 交际卷第十六
    • 备阙卷第十七
    • 擢才卷第十八
    • 任命卷第十九
    • 名实卷第二十
    • 清鉴卷第二十一
    • 行品卷第二十二
    • 弭讼卷第二十三
    • 酒诫卷第二十四
    • 疾谬卷第二十五
    • 讥惑卷第二十六
    • 刺骄卷第二十七
    • 百里卷第二十八
    • 接疏卷第二十九
    • 钧世卷第三十
    • 省烦卷第三十一
    • 尚博卷第三十二
    • 汉过卷第三十三
    • 吴失卷第三十四
    • 守塉卷第三十五
    • 安贫卷第三十六
    • 仁明卷第三十七
    • 博喻卷第三十八
    • 广譬卷第三十九
    • 辞义卷第四十
    • 循本卷第四十一
    • 应嘲卷第四十二
    • 喻蔽卷第四十三
    • 百家卷第四十四
    • 文行卷第四十五
    • 正郭卷第四十六
    • 弹祢卷第四十七
    • 诘鲍卷第四十八
    • 知止卷第四十九
    • 自叙卷第五十
RS-Good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