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虚词用法综合

    文言文虚词用法综合

      一、 代词

      1、 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 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 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 一、 代词 1、 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 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