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文言文复习

    初三文言文复习

      班级 姓名

      文 言 文 知 识 测 试 题

      (满分100分 60分钟完卷)

      童 趣(38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5分)

      稚( zhui ) 藐( miao ) 拟( yi ) 唳( li )

      怡然( yi ) 土砾( li) 壑( he ) 庞然大物( pan ) 癞虾蟆( )

      2.填空。(5分)

      (1)选自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是 清 代的 沈复 。

      (2)《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观蚊如鹤图 、 神游山林图 、观虫斗,驱赶 癞蛤蟆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物外之趣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3)" 物外之趣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想象 和 联想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1分)

      (1)以丛草为林( 把 ) (2)徐喷以烟( )

      4.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2分)

      (1)物外之趣 (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4)驱之别院 ( )

      5.解释下列带点的.词。(7分)

      1)盖一癞蛤蟆( 原来是 )

      2)私拟作群鹤舞空( 暗自 )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通缰 )

      4)怡然称快( 高兴 )

      5)凹者为壑( )

      6)鞭数十( )

      7)驱之别院( 驱赶 )

      8)徐喷以烟( )

      9)果如鹤唳云端 ( 鸣叫 )

      10)方出神 ( )

      11)尽为所吞( )

      12)心之所向( )

      13)故时有物外之趣( )

      14)作青云白鹤观(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3)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5)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译文:

      7.问答题。(8分)

      (1)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论语》十则(62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 。"《为政》

      5、子曰:"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 。"《卫灵公》

      1、把原文中空白处的句子补充完整。(5分)

      2、常识填空。(6分)

      1)孔子名 , 字 ,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是 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及其门徒的 ,与《 》 《 》 《 》 合称"四书".

      3、注音。(4分)

      愠( ) 自省( ) 论( )语 罔( )

      诲女( )( ) 殆( ) 弘( )

      3、理解填空。(21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 ,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9)鼓励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

      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为 ,

      4、解释加点的字。(7分)

      1)时习

      2)不亦说乎

      3)不愠

      4)吾日三省吾身

      5)不信

      6)传不习

      7)温故

      8)罔

      9)殆

      10)诲女

      11)是知

      12)弘毅

      13)后凋

      14)其恕乎

      5、翻译下列句子。(1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文: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5分)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 班级 姓名 文 言 文 知 识 测 试 题 (满分100分 60分钟完卷) 童 趣(38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