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 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 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 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 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 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 今:怜悯。

      四、虚词归纳。

      1、焉

      ⑴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

      ⑵风雨兴焉。(“于之”)

      ⑶始速祸焉。(语气词)

      2、而

      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表修饰)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表转折)

      ⑶二败而三胜。(表并列)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表承接)

      ⑸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

      ⑺谁得而族灭也?

      3、之

      ⑴破灭之道也。(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主谓之间)

      ⑶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主谓之间)

      ⑷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之间)

      ⑸子孙视之不甚惜。(代土地)

      ⑹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

      ⑻此言得之。(指上面所说的道理)

      ⑼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

      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秦国/的)

      ⑾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

      4、以

      ⑴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⑵秦以攻取之外。(凭借)

      ⑶以有尺寸之地。(连词)

      ⑷举以予人。(把)

      ⑸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

      ⑹洎牧以谗诛。(因为)

      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

      ⑻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5、于

      ⑴其势弱于秦。(比)

      ⑵以趋于亡。(向)

      ⑶赵尝五战于秦。(跟)

      ⑷齐人勿附于秦。

      ⑸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到)

      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比)

      五、一词多义

      1、为

      ⑴以荆卿为计。(作为)

      ⑵邯郸为郡。(成为)

      ⑶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做)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治理/被)

      2、灭

      ⑴六国破灭。(灭亡)

      ⑵薪不尽,火不灭。(熄灭)

      3、向

      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

      ⑵并力西向。(介词,朝)

      4、兵

      ⑴非兵不利。(兵器)

      ⑵而秦兵又至矣。(军中的队伍)

      ⑶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5、犹

      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如同)

      ⑵良将犹在。(还)

      6、或

      ⑴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⑵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7、得

      ⑴大则得城。(得到)

      ⑵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⑶诚不得已。(能够)

      8、势

      ⑴有如此之势……(形势)

      ⑵其势弱于秦。(势力)

      9、始

      ⑴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

      ⑵始速祸焉。(才)

      ⑶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⑷游于是乎始。(开始)

      10、终

      ⑴终继五国迁灭。(终于)

      ⑵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始终)

      ⑶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11、故

      ⑴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

      ⑵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12、胜

      ⑴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

      ⑵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

      13、暴

      ⑴暴霜露。(暴露)

      ⑵暴秦之欲无厌。(凶暴)

      ⑶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14、欲

      ⑴则秦之所大欲。(想要)

      ⑵暴秦之欲无厌。(欲望)

      15、一

      ⑴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16、爱

      ⑴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喜爱)

      ⑵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17、族

      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⑵士大夫之族。(类)

      ⑶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18、缦

      ⑴廊腰缦回。(像缦一样)

      ⑵缦立远视。(同“曼”,久)

      19、举

      ⑴举以予人。(拿)

      ⑵函谷举。(拔,攻占)

      20、下

      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⑵是又在六国下矣。(与“上”相对)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下)

      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下)

      21、极

      ⑴尽态极妍。(达到顶点)

      ⑵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至,到)

      22、使

      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

      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23、固

      ⑴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⑵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24、事

      ⑴以地事秦。(侍奉)

      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

      25、亡

      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26、与

      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⑶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⑶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省略句

      ⑴举以予人。

      ⑵长桥(于)卧波,未云何龙?

      3、状语后置

      ⑴赵尝五战于秦。

      ⑵其势弱于秦。

      ⑶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4、定语后置

      ⑴苟以天下之大。

      5、宾语前置

      ⑴并力西向。

      ⑵秦人不暇自哀。

      6、被动句

      ⑴函谷举。

      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⑷洎牧以谗诛。

    *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