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翻译为学

    1.《为学》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 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你凭着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西边的蜀地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有钱的和尚不能到,没有钱的和尚却可以到达。人们要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才能,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就会失败。昏昧和平庸,可以限制人又不可以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学习的人,会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2.文言文顾炎武为学的译文,词语解释还有中心

    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注释:(1)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 (2)孤陋:片面,浅陋 (3)方;地方. (4)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 (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域:地方 (6)资:盘缠. (7)犹当:还应当. (8)审问:详细考究. 审:详细. (9)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相合. (10)庶(shu)几:差不多. (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 (12)子羔、原宪: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3)济:有利,有好处 (14)域:地方 (15)丘:孔子 (16)邑:地方 (17)与稽:进行探讨 (18)无马车之资:不具备广结交友的条件。

    译文: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路费,仍要广泛得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与古人相合,以便探求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对着墙壁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勉励自己吗? 中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体会到: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流,限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就会孤陋寡闻或学习效果不佳;反之,我们的思维会因在交流中受到启发而变得越发灵活,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3.为学 阅读答案

    26.为学

    一、白鹤堂集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二、1.dai42.yong13.qi44.bing3 三、1.胡涂,迟钝2.平常3天天4没有什么5.终于迟钝 四、1.(l)边境(2)yu4告诉(3)您(4)难道2.(1)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我多年来想买条船去(南海),还没能做到。3.(1)学问(2)学习4.第①句问中带有怀疑的意味,第②句用肯定语气,表示富者对贫者的举动不以为然,是嘲笑对方。5.(l)疑问语气(2)感叹语气(3)肯定语气(4)加强语气(5)反问语气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乎,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为学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为学》,完成后的小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逮: ②西蜀之去南海 去:

    ③蜀之鄙有二僧 鄙: ④子何恃而往! 恃: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小题5: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逮:及,赶得上;去:距离;鄙:边境恃:凭借、依仗。

    小题2:(1)我打算到南海去,怎么样?(2)人们立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小题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小题4: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小题5: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文言文翻译为学

    上一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下一篇:格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