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必修3以怎样形式考文言文(就要期中考试了,我想知道语文必修三最有可能考哪些文言文翻译句)

    1.就要期中考试了,我想知道语文必修三最有可能考哪些文言文翻译句

    1、寡人之于国也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过秦论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最喜欢考那些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3背诵的古文中重要的句子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秦论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最后一段总论很爱考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段常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文言文,必修,语文,形式

    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句式,

    一、寡人之于国也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

    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

    (三)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二、《劝学》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三、《过秦论》

    (一)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陈利兵而谁何

    (三)被动句

    ①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② 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③ 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④ 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四、《师说》

    (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三) 倒装句

    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

    2.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

    语文必修3以怎样形式考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