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淑传隋书的文言文翻译(游浣花记的全文翻译)
1.游浣花记的全文翻译
游钓台记[1] [清] 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2]。
先生风节[3],辉映千古[4],予夙慕之[5]。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6],得借先生以传,必奇甚,思得一游为快。
顾是役也[7],奉檄北上[8],草草行道中耳[9],非游也[10]。然以为游[11],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12],由衢抵严[13],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14],未暇问名,颔之而已[15]。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16],必余告[17]。越日[18],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19],觉有异[20],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21]?”曰: “然矣。”
舟稍近,近视之[22],所云两台[23],实两峰也。台称之者[24],后人为之也。
台东西跳动跱[25],相距可数百步[26]。石铁色,陡起江干[27],数百仞不肯止[28]。
〓岩傲睨[29],如高士并立[30],风致岸然[31]。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32]。
树多松,疏疏罗植[33],偃仰离奇各有态[34]。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35],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茜[36],欲舣舟一登[37];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38],因致礼焉[39],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40],清风徐来[41],无名之香[42],四山飘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43],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44],则舌游之。顷之[45],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46]。
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47]、径路出没之态[48],惝恍间如舍舟登陆[49],如披草寻磴[50],如振衣最高处[51]。下瞰群山趋列[52],或秀静如文[53],或雄拔如武[54],大似云台诸将相[55],非不杰然卓立[56],觉视先生,悉在下风[57]。
盖神游之矣。思稍倦,隐几卧[58],而空蒙滴沥之状[59],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60]。
舟泊前渚[61],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62],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63]?山之中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64],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65],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呼!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66],孙兴公遥赋天台[67],皆未尝身历其地也。
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 “微子言[68],不及此。
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69],以谢山灵[70]?”余窃愧未之逮也[71],遂为之记。 【注释】 [1]钓台:相传是东汉严子陵钓鱼的地方,一名严陵濑(lài),在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
台东西各一,下瞰大江,古木丛林,深奇郁秀,宋代范仲淹于此立祠。 [2]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
隐处:隐居的地方。 [3]风节:风姿志节。
[4]辉映千古:犹言永放光辉。 [5]夙(sù):平素,平生。
慕:仰慕。 [6]“因忆”四句:意谓想到富春江、桐江的许多山水是靠严光的名声而得以传布的, 一定特别有趣,所以很想能到那里游览一下,以为快事。
“忆”,想到。“富春、桐江”,浙江(水名)从桐庐到钱塘江一段叫富春江;从新安江到桐庐一段叫桐江。
[7]顾:转而想到。是役:这次差(chāi)遣。
[8]奉檄(xí):等于说奉命。“檄”,古代书写公文的木简,此指使命。
[9]草草:匆忙。 [10]非游:不是游览。
[11]“然以”二句:意谓如果思想上把它当作一次游览,那它就是游览了。 [12]常山:在今浙江常山县。
[13]衢(qú):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抵:到达。
严: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14]第:只是。
目之所及:谓视野,眼力看到的。 [15]颔(hàn)之而已:点头表示赞美罢了。
[16]诫:告诫。舟子:船夫。
七里滩:一名七里濑,亦称富春渚,在钓台西。两山壁立耸起,连亘延续约七里。
[17]余告:告诉我。 [18]越日:第二天。
[19]崭然:高峻的样子。 [20]觉有异:发现异常的景象。
[21]若非:莫不是。 [22]迫视:近看。
[23]所云:所谓。 [24]“台称”二句:谓将峰称作台,是后人这么叫它的。
[25]跱(zhì):同“峙”,相对耸立。 [26]可:大约。
[27]江干:江边。“干”,岸。
[28]“数百”句:意谓高出数百仞。 [29]〓(chán)岩傲睨(nì):险峻的山峰,倨傲旁视,神态蔑世。
[30]高士:志行高洁的隐士。 [31]风致:风度、品格。
岸然:挺立的样子。 [32]严冷状:性情不随俗,冷然不可狎的样子。
[33]疏疏:形容株距不密。罗植:种植在钓台周围。
[34]“偃仰”句:意谓松树或卧倒,或仰首,或奇形怪状,都各有独特神态。 [35]意:猜想。
垂纶:放线钓鱼。 [36]幽茜(qiàn):僻静葱碧。
“茜”,通“蒨”,草盛青葱。 [37]舣(yǐ)舟:停船靠岸。
[38]强(qiǎng):勉强。 [39]“因致”二句:意谓因而只能对钓台致以敬礼,就继续行进。
[40]俯仰间:一会儿。 [41]徐来:慢慢吹来。
[42]无名之香:一种难以形容的香味。 [43]良然:果然如此。
[44]陆羽:字鸿渐,竟陵(在今湖南境内)人,一名疾,字季疵。上元初隐居苕溪(浙江吴兴县),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
2.《隋书·韩擒虎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08辽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
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
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
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
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注】(huī):挥手呵斥。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
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 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D。
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答案 A解析 A项中“稍”应解释为“逐渐”。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③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②④⑥ D。
③⑤⑥答案 D解析 ①介绍其才能,②介绍委以重任,④介绍其威信高。以上各句均不能说明其战功显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
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B。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
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C。
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
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答案 B解析 B项中“揣摩”不对,文中无此义。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陈人欲战,蛮奴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译文:⑵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译文:答案 (1)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ؤ(2)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ؤ 解析 (1)句中重要词语:何事(做什么)、走(逃跑)。ؤ(2)句中重要词语:厉然(严厉的样子)、惶恐(恐惧)。
【参考译文】إ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 他从小就刚直不阿,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
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
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 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
(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
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陈地的将领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区。
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
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
进攻姑熟的时候,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城池,驻扎在新。
3.急需元岩传《隋书》的重点字词和翻译
翻译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性格刚正耿直有度量,以培养自己的名节要求自己.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
后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京兆郡丞乐运就用车拉着棺材到朝堂,诉述宣帝八条过错,言语情辞非常恳切.宣帝很生气,将要杀他.朝中大臣都惊恐畏惧,没有谁敢出面救乐运.元岩对人说:"三国时的臧洪为了朋友,尚能和陈容同日赴死,又何况商朝时还有比干那样的诤臣呢!假若乐运免不了被处死,我将和他一起死."元岩到朝堂中求见宣帝,对宣帝说:"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不顾及自己的性命之也要上奏的原因,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他一下而后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乐运因此得以免死.后来宣帝要杀乌丸轨,元岩不肯写诏书.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宣帝不听,元岩进去接着进谏,三次跪拜三次进谏.宣帝说:"你想要偏袒乌丸轨吗 "元岩说:"臣不是想偏袒他,只是担心滥杀大臣让天下人失望."宣帝非常生气,让太监打元岩的脸,(元岩)于是被罢职,回到了家里.
隋文帝杨坚登上帝位,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元岩性情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每上奏议论朝政,他都能一脸庄重之色地侃侃而谈,在朝廷上进谏或当面驳斥,没有什么顾虑的.皇帝和三公九卿,全都尊敬畏惧他.当时隋文帝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逐步衰弱,从而导致灭亡引以为诫,因此把各位儿子分封为王,权势等同于王室,想用这种分封的办法建立磐石一样的稳固统治,就派遣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当时二位王子年纪都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广泛地选择忠贞优秀,有极高威望的人作他们的辅佐.当时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而闻名,人们说他们二人才华等同于高颎,因此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王韶担任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对他说:"你是做宰相的人才,现在委屈你辅佐我的儿子,希望你像曹参在齐国做相那样.等到元岩到任,法令明白严肃,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蜀王本性喜好奢侈,曾经想用蛮人作太监,又想将活着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胆作药.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王宫中极力进谏,蜀王就在认错之后,不再作这样的事,并且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种案子,凡经过元岩审理的,没有人不心悦诚服.那些被判罪的人,相互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怨恨什么呢."隋文帝很欣赏他,赏赐很优厚.
隋开皇十三年,死在官任上,皇上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
4.文言文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隋书赵煚传 【原文】 赵煚,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
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
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
乃遗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
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鸦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
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
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
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及(高祖)践阼,拜相州刺史。
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
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盗者愧恧,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译文】 赵煚(音jiǒng),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
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树,赵煚号叫恸哭,把这个盗树者送交官府。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
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
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
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
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
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不久跟随上柱国于翼带数万士兵,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
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赵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
帝大怒,悬赏捉拿,非常急迫。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
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
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没告诉他。
等到高祖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拜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
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
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煚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
安慰宽谕地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
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附录:《隋书》原文 赵煚,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东太守。
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养母至孝。
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
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煚于是帅所领与齐人前后五战,斩郡守、镇将、县令五人,虏获甚众,以功封平定县男,邑三百户。累转中书侍郎。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
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
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观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
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
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荆州总管长史。入为民部中大夫。
武帝出兵巩、洛,欲收齐河南之地。煚谏曰:“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得之,不可以守。
请从。
5.隋书.韩禽虎传
韩擒字子通,是河南东垣人,后迁至新安。年轻的时候就充满正气,凭借勇气和谋略被人称道,相貌魁梧挺拔,有英雄豪杰的仪表。韩擒生性又好读书,经书史书百家著作都能了解其要旨。周太祖宇文泰见到韩擒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让他与众皇子一起交游聚会。后来凭借军功,逐渐升迁到仪同三司(散官,虚位),世袭了新义郡公的爵位。周武帝讨伐北齐,北齐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镛城,韩擒说服他投降了北周。后来韩擒进军平定了范阳,被拜为永州刺史。陈朝军队进逼光州,韩擒以行军总管的身份率军击破陈军。后来杨坚(高祖)做了北周的丞相,提升韩擒为和州刺史。陈朝将领频频进犯江北,多次攻入北周地界。韩擒屡屡挫败其锋芒,陈朝丧失了锐气。
开皇初年,高祖杨坚暗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因为韩擒文武兼才,向来声名卓著,于是高祖将灭陈的重任委付与他,敌人十分忌惮。到了大举伐陈之时,让韩擒率领先头部队。韩擒带领五百人趁夜渡河,袭击采石矶,防守的士卒都喝醉了,韩擒轻松地就攻占了该地。后进军攻打姑熟,不出半日就攻了下来,驻扎在新林。江南父老平素都听说过韩擒的威名,所以都来到驻地拜谒,来者昼夜不绝。陈朝人非常害怕,统军将领相继归降韩擒。晋王杨广将这些情况上书高祖,高祖听到后十分高兴,摆酒宴大赏群臣。后主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把守朱雀渡口,守军听说韩擒将要到来,都因害怕而溃逃了。陈将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抛弃将士投降韩擒。韩擒带领五百精兵,长驱直入攻打朱雀门。陈朝守军想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于是占领了金陵城,俘获后主陈叔宝。当时贺若弼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高祖给晋王下诏书说:“这两人(韩擒和贺若弼)都是具有深远谋略的人,平定东南的流寇(逋:逃亡),本来就是我委托他们,他们镇抚各地,体恤百姓,都依照我的意愿。天下分裂已经数百年了,现在我凭借两位名臣的战功,成就了国家太平的大业,天下的盛事,谁治理能超过如此。我听到之后心甚欢悦,确实值得快慰和庆贺。平定江南,都是这两个人的功劳啊。”赐给二人绸缎万匹。
早先江东流传一首民谣:“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众人都不知道此诗何指。韩擒本名虎,灭陈之时又乘坐青骢马,出师和班师的时节正好与歌谣相应,后来人们方才明白此诗指的就是韩擒。此后不久,突厥使者来朝见,皇上对侍者说:“你听说过江南有陈朝天子吗?”使者回答说:“听说过。”皇上命令侍从引领突厥使者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俘获了陈朝天子的人” 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十分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不久征调回京,皇上在内宫宴请韩擒,恩宠礼遇十分优厚。过不久,就卧病在床,几日之后竟然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
6.羁旅薄游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语出《二十五史--隋书》帝令大理卿郑善果穷治其事,绰曰:“羁旅薄游,与玄感文酒谈款,实无他谋。”帝怒不解,徙绰且末。
意思是:长久的寄居在他乡,薄禄而宦游于外。
注:
1、羁旅,拼为jī lǚ,指长久的寄居在他乡。
2、薄游:
①指为薄禄而宦游于外。常用于自谦辞。如: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以为浊世不可以富贵也,故薄游以取位。”《文选·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薄游第从告,思闲愿罢归。”唐人李周翰注曰:“薄游,薄宦也。”
②薄游:泛泛而游,轻装简游,漫游,随意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