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虽有佳肴(《虽有嘉肴》的翻译和原文是什么?)

    1.《虽有嘉肴》的翻译和原文是什么?

    《虽有嘉肴》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品尝(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注:然后,这样以后。然,这样。后,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别人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 出处简介:《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2. 文章特色: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有哪些,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

    2.《虽有嘉肴》全文翻译

    全文释义: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扩展资料:1.虽:即使。2.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4.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5.是故: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了。7.自反:反省自己。

    8.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9.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文言文,上册,佳肴,虽有

    3.《虽有嘉肴》全文翻译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4.初中语文课本上册第十二课虽有嘉肴

    1. 课文;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

    《兑(yue)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2.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 》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 出处;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魏郡斥丘(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北乡义)人 一说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2-3] 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4. 注解; 5. 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6. 2.虽:即使。 7. 3.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8. 4.旨:甘美。 9. 5.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10. 6.是故:所以。

    11. 7.困:不通,理解不了。 12. 8.自反:反省自己。

    13.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4.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5.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6. 12.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7.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18. 14.弗:不 19. 20. 通假字 21.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22. 23. 古今异义 24. 不知其旨也 25. 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目的。) 26. 然后能自强也 27. 自强(古义:自我勉励。

    今义:自己努力图强。)。

    七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虽有佳肴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