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向《苏秦之楚》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秦之楚
    原文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阅读训练
    1.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参考答案:
    1.寡人/ 闻先生/ 若闻古人(2分)
    2.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4分)
    3.B(2分)
    4.(1)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2分,“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2)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够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2分,“狱”、“察”、“情”译句时须落实)
    5.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1分)。


    译文
    苏秦到楚国去,许多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说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留下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吃珠玉,烧桂木,依靠小鬼见天帝。”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注释
    1、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说客。
    2、之:到......去。
    3、乃:才。
    4、得(dé):能够,可以。
    5、卒:完毕。
    6、闻:听说。
    7、若:像。
    8、临:到……跟前。
    9、曾(zēng):竟然。
    10、愿:希望。
    11、闻:听。
    12、于:比。
    13、贵:高贵。
    14、谒(yè)者:古代掌管进谏的人(国君的近臣,负责传达)。
    15、令:要。
    16、食:吃。
    17、因:依靠。
    18、就:到、到达。
    19、舍:馆舍。
    20、就舍:回到馆舍。
    21、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评析
    苏秦作为大游说家,其心理素质非常之高。他没有因为拒绝召见而心灰意冷,而当他见到楚王后也没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盘托出,而是以退为进,马上辞行。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动权,让楚王十分迫切的听从他的意见、答应他的要求,把他奉为上宾。
    启示:可见,在说服他人时,光有学识是不能被人接纳的,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是以识取信的关键。
    * 苏秦之楚原文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