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言文自序(文言文《奇零草》自序出自哪份试卷)

    1.文言文《奇零草》自序出自哪份试卷

    作品名称:奇零草序 作品年代:明代 作者:张煌言 文学体裁:散文[1]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余自舞象[1],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2],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3],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4],[liáo]甲敽干[5],凡从前雕虫之技[6],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7],入典制诰[8],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及胡马渡江[9],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10],一切皆付之兵燹中[11],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12],经今十有七年矣。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13],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

    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14],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

    戊子秋[15],节移于山[16],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17],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18]。

    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19],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20]。

    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丙申[21],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

    戊戌[22],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23],长江之役,同仇兵熸[24],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25],尽同石头书邮[26],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27]。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28],虑河清之难俟[29],思借声诗以代年谱。 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

    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30],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31]。

    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2]。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33],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34],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陶靖节躬丁晋乱[35],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36]。宋室既亡[37],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后出[38]。

    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39],亦云余行间之作也[40]。

    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1]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1]舞象:古代一种武舞。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成童指十五岁以上。

    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 [2]先大夫:指死去的父亲。

    [3]登第:考中。作者二十三时中举人。

    [4]倡大义于江东:指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南明弘光王朝垮台后,清兵南下江南,钱肃乐等起兵浙东,派张煌言迎立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号召东南抗清事。(见全祖望著《年谱》) [5][liáo]:缝缀。

    [liǎo甲]:把甲胄缝合起来。敽(jiǎo):系,连;干:盾牌。

    敽干:把盾牌上的绳系好。语出《尚书·费誓》:“善[liáo]乃甲胄,敽乃干。

    这里的意思是做好战前准备。 [6]雕虫之技:代指诗歌写作。

    [7]筹:筹划。 [8]入典制诰:入朝掌管起草诏令。

    张煌言起兵后,鲁王曾授以翰林院检讨知制诰的官。 [9]胡马渡江:指清兵南下。

    [10]疏草:指作者自己给鲁王上书的底稿。代言:指替鲁王起草的制诰。

    [11]兵燹(xiǎn):兵火。 [12]丙戌: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

    [13]提师:领兵。 [14]丁亥: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

    [15]戊子: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 [16]节:符节。

    代指主将。顺治五年张煌言到上虞招集义兵,入平冈山寨。

    (见赵元谦撰《年谱》) [17]庚寅: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 [18]己丑: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

    [19]辛卯: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昌国:这里指舟山。

    [20]笥(sì):盛物的方形器物。靡有孑遗:一个也没有剩下。

    [21]丙申:公元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前一年张煌言等曾联合郑成功部队收复了舟山。

    这一年,舟山又被清兵攻克。 [22]戊戌:公元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

    [23]己亥:公元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 [24]同仇:《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后沿用为“战友”的意思,这里指郑成功。熸(jiān):火熄灭。

    指郑成功战败。 [25]覆瓿(pǒu):盖罐子。

    汉代刘歆曾说扬雄的《太玄》将来只能盖盛酱的罐子。后以覆瓿比喻著作没有什么价值。

    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话。 [26]石头:地名。

    在江西省南昌市北。石头邮书:典见《世说新语·任诞》:晋代殷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临去,都人托他带信百余封。

    殷羡行至石头,把书信全部抛入水中,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指寄信的人)。”这里借指作者的文稿全部沉水。

    [27]职九之厄:厄运。 [28]天步:指国家的命运。

    夷:平,安定。 [29]河清之难俟:《左传》襄公八年引逸诗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古人认为等待黄河澄清,是不可能的事。这里借以比喻等待乱世平定遥遥无期。

    [30]楮(chǔ):桑类的树,皮可制桑皮纸。这里代指纸。

    [31]全鼎一脔:整锅肉中的一块。 [32]广陵散:古曲名。

    稽康善弹此曲。稽康为司马昭所害,临刑,索琴弹此曲,说:“《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本传) [33]谬:这里是自谦之辞。

    膺:受。节钺:任命大将时,皇帝给与受任者的符节的斧钺。

    这里指作者任军事统帅。 [34]少陵:杜甫。

    天宝之乱:公元755年(天宝。

    诗词集自序文言文范本,荆溪集自序文言文答案,弘玄先生自序赞文言文

    2.下面这段文言文是什么意思?特别是"自序云"以下. 阅微草堂笔?

    《阅微草堂笔记》虽然是消遣之?Ò?烂埽推潴w例?砜矗蚴亲非????o华,继承?x宋文风;?凶孕蛘f,“追??过去的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V有才?W,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虽寥寥?嫡Z,?s清新自然,意境高远,我的确不敢妄自模?M前人,但大体的精神希望能?虿槐秤陲L俗教化,就是说的这??意思。

    这本?来艘?范,所以与《聊斋》的效法传奇小说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是晋宋?r代的人所??书比较,《阅微》又过於偏向了议??橹鳌R?檫@本?髡卟桓熟?H?H作?樾∷担胗幸嫒诵慕袒院徒?r代的志怪精神,自然相违背的;而且后?碛萦遥菀锥槲ْ蚬??浮?。

    自序,文言文

    3.《归庄看牡丹诗自序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之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

    乙巳,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 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

    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已。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

    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 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而归;复遍历昆山城内外有花之所。

    浃辰①之间,看花五十余家,殆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

    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

    溺其美而动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以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贻笑作者,吾无辞焉。

    (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注:①浃辰:十二日。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得观而后已 已:停止B。

    殆所至不遗余力 殆:大概C。溺其美而动其中 动:移动D。

    以适一时之兴 适:满足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若余之寻花是也 B。 废然而返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

    其可谓狂且癖矣 D。 惟诸诗皆信口率笔其孰能讥之乎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结伴寻花,或舆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偏远之地没有不到的B。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C。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D。

    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我与世道不相和,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说我是妖呢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B。

    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伴,如醉如痴。C。

    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D。

    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参考答案:6。

    C(动:动摇)7。 B(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A取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代词,那;难道。

    D这些;相当于“之于”。)8。

    D(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9。 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有误)【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凡是做事专心致志、竭尽心思、日夜不息去干的,叫做“不遗余力”,叫做“只觉时日不够”。

    我寻访名花好像就是这样。回想辛丑年,我从昆山到太仓,到嘉定,到南翔,看过牡丹三十五处,还写下了文章记录当时的情况。

    乙巳年,到江阴去寻找牡丹,因为没有人引导,结果毫无收获而返。我早就听说洞庭山的牡丹品种很多,今年三月,就不以一百六十里路为远,渡过太湖的波涛,走了两天才到洞庭山。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偏远之地没有不到的;有的地方初次不能进去,就二次三次地去,一定要看到牡丹花才成。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我平生没有见过的。

    白天就坐卧在花前,夜晚就醉饮于花下,像这样过了好几天。兴致尽了就乘船挂帆渡过太湖,到虎丘看花市才回来;再走遍昆山城内外所有有花的地方。

    十二天之内,到五十余处看花,大概就达到了“不遗余力”和“惟日不足”的地步。 那真可以说是疯狂和着迷呀!有宾客说:“周濂溪说‘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我说:“我确实贫穷没有几石米,可是我的性情慷慨,喜欢豪迈,没有穷人的寒酸气;我确实低贱是个布衣之人,可是我藐视社会放纵个性,不去侍奉王侯,没有下贱的软骨头。 为什么与牡丹花不相宜呢?”宾客又说:“欧阳修是(宋代的)儒者,他认为牡丹是花中之妖。

    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此厉害呢?”我说:“所有美丽的事物,都能成为妖,何止是花呢?沉溺在它的美丽里面而动摇了你的内心,都能够使人丧命。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只是这些诗都是信口直说,来满足我一时的兴致,本来也没有特意追求多么工巧,如果作者被人讥笑,那我是无话可说的。

    4.如何用文言形式写自序

    一般人物传记的模式:名,字,哪里人(你出生的地方),性格怎样,举例

    比如:新唐书•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循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为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译文】

    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第九代孙。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那套术,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5.《人境庐诗草》自序的翻译

    人境庐诗草自序 【文题解说】 《人境庐诗草自序》选自《人境庐诗草笺注》 。

    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取意 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 【作家作品】 黄遵宪(1848 年 4 月 27 日-1905 年 3 月 28 日) ,广东省梅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 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 务求写出 “我之诗”。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 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 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 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长于古体诗,有《日本杂事诗》及《境庐诗草》 。 黄遵宪的著作生平自定的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等 3 种。

    、、【背景资料】 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康 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

    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 ) ,倡导“诗界革命” 。但如同他 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 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旧典故, 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 活素材与诗歌形象, 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 首推黄遵宪。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

    21 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 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 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序》。

    ( ) 【课文全解】 原文(一) :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

    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

    译文(一) : 我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以后四处奔走,游历各地,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几乎没有再去想 过作诗。但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因此每每遇到一件事就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官职卑 微,但这一习惯从来没有停止过,段解(一) : 旁批点注(一) : 注释(一) :驱驰:奔走,效力。

    几几:几乎。一行:一旦,一经。

    遽:遂,就。 原文(二)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

    欲弃去古人之糟粕, 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译文(二),我作为后辈看前人之作,可以称得上大家的,不下近百人。我希望去除前人作 : 品中的不好的地方, 而不受他们作品的束缚, 这的确太难了啊。

    尽管如此, 诗歌有话外之音, 始终有作者的心迹, 段解(二) : 旁批点注(二) : 注释(二) :无虑:大约戛戛:困难的样子 原文(三) :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 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 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

    凡事名物 名切于今者, 皆采取而假借之。 其述事也, 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 以及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

    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 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

    然余固有 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译文(三) :今天的世界已于古代不同,今天的人为什么要和古代人一样?曾经在心中有这 样的想法:一是使用古人在诗歌中采取的比兴之法,二是每一行用排比对偶的形式,三是选 取离骚,乐府诗集的神韵而不再用他们的形式,四是将古人作品的诗句融合在一起,作为诗 材,无论是诸子百家、春秋左传史记和各位大家的注解都可以。

    凡名字一样的就直接使用。 在叙述事情的时候, 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 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 没有想出的意境, 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

    至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 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如果真是这 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

    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 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往能够做到。

    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 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 段解(三) : 旁批点注(三) : 注释(三) :单行:散体,相对于骈俪而言。

    袭:蹈袭,沿循。伸缩:比喻在一定范围内的 变通与变化。

    逮:及,到。采取:择取,选用。

    官书:官方收藏、编撰、刊行的书。炼格: 熔炼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要:应当,必须。跻:升,达到。

    【写作特点】。

    现代文言文自序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