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级文言文为的用法(文言文中“为”字用法)

    1.文言文中“为”字用法

    详细释义wéiㄨㄟ (为的本义是母猴。

    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像两母猴相对形) 解说:为从爪从象,象非动物象,而是指表现、特徵,古人以象为像,因象动物身体大、特徵多,容易辨识。

    爪是手。行为的表现,即「行为」。

    常见组词「为什么、为何」。 ◎ 做,行,做事:~人。

    ~时。~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

    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wèiㄨㄟ◎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

    ~国捐躯。 ◎ 表目的:~了。

    ~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做,制常用例句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⑵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 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⑽将来,将。

    将来,将。例: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将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装成清扫垃圾的人,把史公带进去。(13)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

    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

    (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

    (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

    (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

    七年级文言文之的用法及例句,七年级文言文以的用法,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2.初中文言文 为 的用法(人教版)

    ⑴成为,变成。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做。例: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④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⑤为坛而盟。

    ⑶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子墨子解带为城。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⑸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

    ⑹被。例: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②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⑺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⑻)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⑼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⑽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如果不满意,可自己去补充。

    文言文,用法,七级

    3.文言文 为的用法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4.文言文虚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为”的用法:

    (一)动词

    1.做,作为,当成,成为。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5.文言文中为字的用法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

    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6.“为” 在文言文中名词的用法和例句是什么

    为 wèi

    〈动〉

    (1) (为字的本义是人牵着大象劳动。会意字。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为 wèi

    〈介〉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wéi]

    《广韵》薳支切,平支,云。

    亦作“为1”。“为1”的繁体字。

    (1)做;干。

    (2)特指服劳役之事。

    7.“为”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希望看了以后对你有帮助

    七级文言文为的用法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