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祖逖试题((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1.(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11.B?
12.C
13 .C?
1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1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
13 .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2.祖逖北伐 练习题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同步练习 《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 2. 填空题。 司马光( )时期( )家( )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即更刮目相待 (5)蹴琨觉 (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鱼肉 (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逛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
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三.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 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侨居阳平。年二十四。
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1. 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议论精辟 辟举秀才 辟邪 辟邪说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修仪检 赞世才具 每语世事 蹴琨觉曰13. 据文意,解释词语。
荒鸡 恶声14. 翻译句子。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15. 填空题。
闻鸡起 未雨绸 四海沸 一 而就 《古文二则》一. 知识积累1. 1. 略2. 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3. (1)执政(2)推辞(3)广泛浏览(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残杀、残害(8)自己奋起反抗4. (1)士别三日,就得重新看待了,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2)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 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二. 强化阅读 5. (1)事务( 2)广泛阅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3)醒(4)统率、率领6. 不是,是吕蒙,因为主要写他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 因为吕蒙通过学习,从一介武夫转变成为通经书、懂谋略的儒将,才受到鲁肃的敬重,愿与之结交。8. 大胆进言,力主北伐。
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倾家资招募兵马。9.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10. 略 三. 链接课外 11. pì ,透彻;bì,征召;bì,驱除(用于迷信语);pì,驳斥12. 整理;帮助;往往;醒过来13. 不到鸡鸣时啼叫的鸡;不吉利的鸣叫声14. 那时我们要是在战场相遇,可以互相避让啊。
15. 舞、缪、鼎、蹴。
3.祖逖北伐 阅读答案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
②及渡江 及: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案】19.(5分)①一起 ②等到 ③的 ④如果,假如 ⑤平素,向来 (每小题1分)
20.(4分)①“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2分) ②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这一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21.(3分)闻鸡起舞(1分)。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2分)
4.祖逖点击答案
一、
1、向来 2、率领 3、招募 4,骁勇
二、
1、祖逖不能够肃清中原,又渡河回来,就像这长江一样!
2,C
三、
1、闻鸡起舞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3、(1)祖逖主动要求请兵北伐。
(2)祖逖率领私人军队渡江,并在江中发誓,要恢复中原。
(3)积极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