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文言文实词ppt(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ppt)

    1.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 ppt

    、授职荐举:

    任:担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毅内谋(毅蒙毅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拜授

    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卿《廉颇蔺相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知名士充任官员古写着徵现简化征

    公车特征拜郎《张衡传》;

    赵相征至安乃使复召赵王《史记?吕太本纪》

    召:征召累召应《张衡传》

    辟:音bì,征召由央官署征聘向荐举任官职

    连辟公府《张衡传》;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荐:推荐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古写着荐现简化荐

    尚书同郡杨乔书荐曰《孟尝传》

    举:推荐推举指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

    举孝廉行《张衡传》;

    傅说举于版筑间,胶鬲举于鱼盐,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孟?告》

    起:起用任官职或重新启用任官职鲁居丧服阕起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提:提拔(魏收)提奖辈名行先浮华轻险徒虽才能弗重(名行:名望德行)《北史?魏收传》

    拔:提升没官职山涛(名)作冀州(官)甄拔三十余李白《与韩荆州书》

    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土、封号或爵位 劳苦功高未封侯赏《鸿门宴》;(陈涉曰)六君我能封使秦尺土封立弟王(例封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军功封定阳《指南录序》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式任命选博士谏夫通政事者补郡守相望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传》补:任愿令补黑衣数《触龙说赵太》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爵位步夫卒追赠皇《三志?吴书?吴主传》

    赐:赏赐功臣爵位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八月初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铨:铨选选拔翁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父亲做吏部官)《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尝策孝廉《孟尝传》

    衡:权衡比较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部门汝若居铨衡举辈《晋书·良吏传·吴隐》

    选:推选选广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古君进礼《向雄传》

    二、提升官职:

    擢:原官提拔擢军(军:武官名《汉书?赵充传》);

    升:升官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拔擢:用于由低级高级升迁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进:用于较高职务于忌进孙于威王《史记?孙膑传》

    起复:恢复原职务雨村道:说何尝事关命蒙皇隆恩起复委用竭力图报岂私枉实忍《红楼梦》第四《薄命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皇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谭嗣同》;孝文帝说超迁岁至太夫《史记?贾谊传》

    三、调职务:

    转、移、调、徙:般转任改任调调迁再转太史令衡慕世所居官辄积徙《张衡传》;圣河南诸县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调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徙王信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调官职般指升官进转博士数迁朔刺《汉书?翟进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公车特征拜郎再迁太史令《汉书?张衡传》

    :指京受任永初河间相王骄奢(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相)《张衡传》

    改:改任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外放外调既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高中文言文实词ppt课件,高中文言文实词PPT,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2.高考120个文言实词文言实词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古之遗爱也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7衣食所安 8既来之,则安之 3-被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将军身被坚执锐 4被发行吟泽畔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3焉用亡邻以倍郑 4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 2盖亦反其本矣 3本在冀州之南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6若止印三二本 7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未倒置 9抑本其成败之迹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鄙人不知忌讳。 4孔子鄙其小器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左右欲兵之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友 10朝 1朝服衣冠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于是入朝见威王 5两朝开济老臣心 6期年不听朝 7坐南朝北 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4是高、曾时为一户 5曾益其所不能 12-乘 1乘犊车,从吏卒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自京师乘风雪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13-诚 1帝感其诚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14-除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动以朝廷为辞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7大礼不辞小让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5从此道至吾军 6弟走从军阿姨死 7其从如云 9?N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7-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思而不学则殆 18-当 1木兰当户织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有大石当中流 4北邀当国者相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8犯法当死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19-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于是废先王之道 5伐无道,诛暴秦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20-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0此言得之 21-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乃曰"吾忘持度"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 10崔九堂前几度闻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2而墨子非之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觉今是而昨非 23-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王辞而不复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4-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秦贪,负其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5-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3覆盖周密无际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8盖亦反其本矣 26-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3暮去朝来颜色故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既克,公问其故 7故遣将守关者 8此物故非西产 9故臣复取璧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病故,物故 27-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2固请,召有司案图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8-顾 1赢得仓皇北顾 2顾野有麦场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5大行不顾细谨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29-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30-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7今公子故过之 8一日,大母过余曰 31-何 1却看妻子愁何在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今。

    实词,文言文,高中,ppt

    3.高中文言文必背实词、虚词及其意思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4.高中语文120个古文实词

    高中120个文言实词汇总(百度限字数,先发这些)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推导提示★ 成语助记■)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呻吟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假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

    5.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 ppt

    、授职荐举: 任:担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毅内谋(毅蒙毅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拜授 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卿《廉颇蔺相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知名士充任官员古写着徵现简化征 公车特征拜郎《张衡传》; 赵相征至安乃使复召赵王《史记?吕太本纪》 召:征召累召应《张衡传》 辟:音bì,征召由央官署征聘向荐举任官职 连辟公府《张衡传》;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荐:推荐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古写着荐现简化荐 尚书同郡杨乔书荐曰《孟尝传》 举:推荐推举指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 举孝廉行《张衡传》; 傅说举于版筑间,胶鬲举于鱼盐,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孟?告》 起:起用任官职或重新启用任官职鲁居丧服阕起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提:提拔(魏收)提奖辈名行先浮华轻险徒虽才能弗重(名行:名望德行)《北史?魏收传》 拔:提升没官职山涛(名)作冀州(官)甄拔三十余李白《与韩荆州书》 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土、封号或爵位 劳苦功高未封侯赏《鸿门宴》;(陈涉曰)六君我能封使秦尺土封立弟王(例封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军功封定阳《指南录序》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式任命选博士谏夫通政事者补郡守相望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传》补:任愿令补黑衣数《触龙说赵太》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爵位步夫卒追赠皇《三志?吴书?吴主传》 赐:赏赐功臣爵位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八月初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铨:铨选选拔翁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父亲做吏部官)《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尝策孝廉《孟尝传》 衡:权衡比较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部门汝若居铨衡举辈《晋书·良吏传·吴隐》 选:推选选广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古君进礼《向雄传》 二、提升官职: 擢:原官提拔擢军(军:武官名《汉书?赵充传》); 升:升官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拔擢:用于由低级高级升迁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进:用于较高职务于忌进孙于威王《史记?孙膑传》 起复:恢复原职务雨村道:说何尝事关命蒙皇隆恩起复委用竭力图报岂私枉实忍《红楼梦》第四《薄命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皇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谭嗣同》;孝文帝说超迁岁至太夫《史记?贾谊传》 三、调职务: 转、移、调、徙:般转任改任调调迁再转太史令衡慕世所居官辄积徙《张衡传》;圣河南诸县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调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徙王信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调官职般指升官进转博士数迁朔刺《汉书?翟进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公车特征拜郎再迁太史令《汉书?张衡传》 :指京受任永初河间相王骄奢(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相)《张衡传》 改:改任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外放外调既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高中文言文实词ppt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