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文言文原始(山海经的神话故事文言文+注释)
1.山海经的神话故事 文言文+注释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2.收集关于山海经的古文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目录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第十三卷 《海内经》大禹 第一卷 《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 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 狌々,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 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 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 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 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鲑,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 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 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 足三翼,其名曰,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 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 音如鸳鸯,食之不疥。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汸水出焉,而 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其神 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 席。《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干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 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 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
有兽焉,。
3.求山海经文言文及白话文 谢谢
海外西经原文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
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
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鱼旦】,祭操俎。 【上次下鸟】鸟、【詹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
在女祭北。【上次下鸟】鸟人面。
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
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
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
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
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
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鱼段】。
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白话版 (注:凡“■”为打不出来的字)海外从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灭蒙鸟在结胸国的北面,那里的鸟是青色羽毛,拖着红色尾巴。大运山高三百仞,屹立在灭蒙鸟的北面。
大乐野,夏后启在这地方观看《九代》乐舞,乘驾着两条龙,飞腾在三重云雾之上。他左手握着一把华盖,右手拿着一只玉环,腰间佩挂着一块玉璜。
大乐野就在大运山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夏后启观看乐舞《九代》是在大遗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所在之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一臂国在三身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一只眼睛、一个鼻 孔。
那里还有黄色的马,身上有老虎斑纹,长着一只眼睛和一条腿蹄。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面。
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和三只眼睛,眼睛分为阴阳而阴在上阳在下,骑着名叫吉良 的马。那里还有一种鸟,长着两个脑袋,红黄色的身子,栖息在他们的身旁。
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没了头的刑天便以乳头做眼睛,以肚脐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舞动。
叫做祭的女巫、叫做薎的女巫住在刑天与天帝发生争斗之地的北面,正好处于两条水流的中间,女巫薎手里拿着兕角小酒杯,女巫祭手里捧着俎器。种■鸟、一种■鸟,它们的颜色是青中带黄,经过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会败亡。
■鸟和■鸟栖息在女巫祭的北面。■鸟长着人的面孔,立在山上。
另一种说法认 为这两种鸟统称维鸟,是青色鸟、黄色鸟聚集在一起的混称。丈夫国在维鸟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穿衣戴帽而佩带宝剑的模样。
有一具女丑的尸体,她生前是被十个太阳的热气烤死的。她横卧在丈夫国的北面。
死时用右手遮住她的脸。十个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女丑的尸体横卧在山顶上。
巫咸国在女丑的北面,那里的人是右手握着一条青蛇,左手握着一条红蛇。有座登葆山,是一群巫师来往于天上与人间的地方。
称作并封的怪兽在巫咸国的东面,它的形状像普通的猪,却前后都有头,是黑色的。女子国在巫咸国的北面,有两个女子住在这里,四周有水环绕着。
另一种说法认为她们住在一道门的中间。轩辕国在穷山的旁边,那里的人就是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岁。
轩辕国在女子国的北面,他们长着人的面孔却是蛇的身子,尾巴盘绕在头顶上。穷山在轩辕国的北面,那里的人拉弓射箭不敢向着西方射,是因为敬畏黄帝威灵所在的轩辕丘。
轩辕丘位于轩辕国北部,这个轩辕丘呈方形,被四条大蛇相互围绕着。有个叫做沃野的地方,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皇生下的蛋,那里的居民食用它;苍天降下的甘露,那里的居民饮用它:凡是他们所想要的都能随心如意。
那里的各种野兽与人一起居住。沃野在四条蛇的北面,那里的人用双手捧着凤皇蛋正在吃,有两只鸟在前面引导着。
既可在水中居住又可在山陵居住的龙鱼在沃野的北面,龙鱼的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另一种说法认为像鰕鱼。
就有神圣的人骑着它遨游在广大的原野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鳖鱼在沃野的北面,这种鱼的形状也与鲤鱼相似。
白民国在龙鱼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白皮肤而披散着头发。有一种叫做乘黄的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骑上它就能活两千年的长寿。
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每当。
4.求山海经文言文及白话文 谢谢
海外西经原文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
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
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鱼旦】,祭操俎。 【上次下鸟】鸟、【詹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
在女祭北。【上次下鸟】鸟人面。
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
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
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
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
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
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鱼段】。
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白话版 (注:凡“■”为打不出来的字)海外从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分别如下。
灭蒙鸟在结胸国的北面,那里的鸟是青色羽毛,拖着红色尾巴。大运山高三百仞,屹立在灭蒙鸟的北面。
大乐野,夏后启在这地方观看《九代》乐舞,乘驾着两条龙,飞腾在三重云雾之上。他左手握着一把华盖,右手拿着一只玉环,腰间佩挂着一块玉璜。
大乐野就在大运山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夏后启观看乐舞《九代》是在大遗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所在之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一臂国在三身国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一只眼睛、一个鼻 孔。
那里还有黄色的马,身上有老虎斑纹,长着一只眼睛和一条腿蹄。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面。
那里的人都是一条胳膊和三只眼睛,眼睛分为阴阳而阴在上阳在下,骑着名叫吉良 的马。那里还有一种鸟,长着两个脑袋,红黄色的身子,栖息在他们的身旁。
刑天与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的头埋在常羊山。没了头的刑天便以乳头做眼睛,以肚脐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舞动。
叫做祭的女巫、叫做薎的女巫住在刑天与天帝发生争斗之地的北面,正好处于两条水流的中间,女巫薎手里拿着兕角小酒杯,女巫祭手里捧着俎器。种■鸟、一种■鸟,它们的颜色是青中带黄,经过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会败亡。
■鸟和■鸟栖息在女巫祭的北面。■鸟长着人的面孔,立在山上。
另一种说法认 为这两种鸟统称维鸟,是青色鸟、黄色鸟聚集在一起的混称。丈夫国在维鸟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穿衣戴帽而佩带宝剑的模样。
有一具女丑的尸体,她生前是被十个太阳的热气烤死的。她横卧在丈夫国的北面。
死时用右手遮住她的脸。十个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女丑的尸体横卧在山顶上。
巫咸国在女丑的北面,那里的人是右手握着一条青蛇,左手握着一条红蛇。有座登葆山,是一群巫师来往于天上与人间的地方。
称作并封的怪兽在巫咸国的东面,它的形状像普通的猪,却前后都有头,是黑色的。女子国在巫咸国的北面,有两个女子住在这里,四周有水环绕着。
另一种说法认为她们住在一道门的中间。轩辕国在穷山的旁边,那里的人就是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岁。
轩辕国在女子国的北面,他们长着人的面孔却是蛇的身子,尾巴盘绕在头顶上。穷山在轩辕国的北面,那里的人拉弓射箭不敢向着西方射,是因为敬畏黄帝威灵所在的轩辕丘。
轩辕丘位于轩辕国北部,这个轩辕丘呈方形,被四条大蛇相互围绕着。有个叫做沃野的地方,鸾鸟自由自在地歌唱,凤鸟自由自在地舞蹈;凤皇生下的蛋,那里的居民食用它;苍天降下的甘露,那里的居民饮用它:凡是他们所想要的都能随心如意。
那里的各种野兽与人一起居住。沃野在四条蛇的北面,那里的人用双手捧着凤皇蛋正在吃,有两只鸟在前面引导着。
既可在水中居住又可在山陵居住的龙鱼在沃野的北面,龙鱼的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另一种说法认为像鰕鱼。
就有神圣的人骑着它遨游在广大的原野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鳖鱼在沃野的北面,这种鱼的形状也与鲤鱼相似。
白民国在龙鱼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都是白皮肤而披散着头发。有一种叫做乘黄的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狐狸,脊背上有角,人要是骑上它就能活两千年的长寿。
肃慎国在白民国的北面。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每当中原地区有圣明。
5.山海经里面有哪些文言故事
精卫填海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6.谁能告诉我山海经里的文言文故事
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
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
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精卫填海 发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
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
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
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
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
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
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参考资料: /zibu/zhajia/sanhaijin/shjml.htm。
7.山海经的全文
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qu6)[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 之上,多桂,多金玉①。有草焉,其状如韭(ji()而青华,其名曰祝余, 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谷)[榖(g^u)]而黑理②,其华四照,其名 曰迷(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y))而白耳③,伏行人走, 其名曰狌狌(x9ngx9ng)④,食之善走。
丽■(j9)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 海,其中多育沛⑤,佩之无瘕(ji3)⑥疾。 【注释】①金玉:这里指未经过提炼和磨制的天然金属矿物和玉石。
以下同此。②谷:即构 树,落叶乔木,长得很高大,适应性强。
木材可做器具等用,而树皮可作为桑皮纸的原料。③禺:传 说中的一 种野兽,像猕猴而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
④狌狌:传说是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也有 说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却不能知道未来。⑤育沛:不详何物。
⑥瘕:中医学指腹内结 块,即现在人所谓的蛊胀病。 【译文】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鹊山山系。
鹊山山系的头一座山是招摇山, 屹立在西海岸边,生长着许多桂树,又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 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却开着青色的花朵,名称是祝余,人吃了它就不感到 饥饿。
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却呈现黑色的纹理,并且光华照耀四 方,名称是迷谷,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形 状像猿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名称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
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往 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许多叫做育沛的东西,人佩带它在身上就不会生蛊胀 病。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y2n)木①,多白猿,多水玉②,多 黄金③。
【注释】①棪木: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②水玉:古时也叫做水 精,即现在所说的水晶石。
因它莹亮如水,坚硬如玉,所以这样叫。③黄金:这里指黄色的沙金,不 是经过提炼了的纯金。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棪木,又有许 多白色猿猴,还盛产水晶石,并蕴藏着丰富的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即] 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 白玉,多蝮(f))虫(hu!)①,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①蝮虫: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也叫反鼻虫,颜色如同红、白相间的绶带纹理,鼻子 上长有针刺,大的一百多斤重。这里的虫(hu!)是“虺”的本字,不是昆虫之虫(chong)。
【译文】再往东三百八十里,是座即翼山。山上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野兽, 水中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鱼,还盛产白玉,有很多蝮虫,很多奇怪的蛇,很多 奇怪的树木,人是不可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