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题吴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爱)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 爱

    【答案】【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可用代入法解答,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看其同语境是否相符。

    题中,B项解释有误,“听”应是“任凭,允许”之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解析:解答此题,可抓住题干中“全都说明吴琠‘宽厚和平’、体恤百姓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查,不难发现:①②均表现吴琠的治理才能;⑤表现吴琠为人正直,忠于朝廷:它们都不合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之一的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试题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错误在于:“便宜”是方便的意思,文中并无节省费用之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1)句中的“熟谙”即熟悉;“庶务”即事务;“靡”是否定词,无。第(2)句中的“籴”是“买”之意;“全活”是使动用法,使很多人保全活了下来;“无算”即不可计算、无计其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确山县的知县。

    确山县受到明朝末年流寇的严重破坏,吴琠安抚当地流亡的百姓,让他们开垦荒芜废弃的田地,开垦的田地每年都有增加,逮捕了盗匪的头领并诛杀他们。 军队南下云南,确山县正在南下军队经过的大道上,负责供应车马粮饷,吴琠都在事前筹办妥当而没有扰乱百姓。

    康熙十三年,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历任郎中。经多次升迁做到通政司右参议。

    刑部尚书魏象枢多次称赞他贤能。康熙二十年,被破格提拔为右通政,经多次升迁至左副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湖广巡抚。湖北自平息兵乱后,奸诈狡猾之人都指认自己的仇人为乱党,株连无数无辜的人,吴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还要惩处那些胡乱告发别人的人,(于是)人心非常安定。

    陕西发生饥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广地区讨饭吃,吴琠下令让有关部门分头救济他们,救活了很多人。 康熙三十一年,朝廷下诏用荆州的兵船运送漕米十万石到襄阳救济灾荒,吴琠上书建议:“兵船沿长江到汉口装上大米,再西进到达襄阳,路程有二千余里。

    如果让原先运送漕米的船乘着夏天的大水顺长江赶赴襄阳,路程才有七百余里,就应该按方便来办事。”奏章呈给皇上,皇上大加赞赏。

    没多久,吴琠的母亲去世,他还在丧期,就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但允许他丧期结束再赴任。按照惯例,当地的土司拜见州县的官吏不敢施对等的礼节,后来州县的官吏稍微放宽了要求。

    吴琠上任以后,不再给他们赏赐礼物,要求拜见长官的礼节一律遵循旧有规定。有违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没有胆大违犯的。

    康熙三十五年!召回朝廷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主管会试。

    皇上北征回来,看看迎接皇驾的诸位大臣,赞扬吴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做官廉洁,马上提拔吴琠为刑部尚书,提拔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刑部。

    吴琠熟悉各种旧有的规章制度,参与决策许多国家事务,没有不恰当的。 和皇上奏对竭尽忠诚,皇上常常称赞他。

    他所推荐的官员多数都成为国家的贤能官吏。康熙三十九年,又一次主管会试考试,皇上亲自书写了“风度端凝”四字榜文赏赐给他。

    不久,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休养,朝廷没有同意”皇上曾经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并把它赐给吴琠,在后面写了:“吴琠性情宽厚平和,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 先任封疆大吏,军民都得到他的恩惠。

    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朝廷上当面争论,最后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我非常看重他知道做大臣本分。”

    康熙四十四年去世,谥号“文端”。翰林院撰写了祭文,皇上认为没有能够写尽吴琠的优点,下令修改重写。

    吏部上奏大学士缺少人员,皇上因为吴琠的丧期还未结束,就暂时缺员(没有任命别人),说:“是我于心不忍啊。 ”吴琠任职之处都实行惠政,两湖地区及确山县都建祠堂祭祀他。

    当初,沁州地区接连发生饥荒,吴琠籴米赈济他们,救活无数百姓。有关部门讨论让沁州增加上交的粮食一千三百石,吴琠尽力争论以为不可,这事才算结束。

    百姓感激他,立祠来祭祀。 雍正年间,把他列入贤良祠祭祀。

    吴亦凡文言文,吴起文言文,吴武陵文言文

    2.《三国志·吴书十》文言文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餧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闲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

    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

    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

    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

    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淩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

    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

    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 一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

    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

    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乡〕待之。”

    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

    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一曹公不能下而退。

    一吴录曰: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之。

    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闲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

    乃具陈其状。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

    一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人,官属三十人。

    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

    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一吴书曰:诸将皆劝作土山,添攻具,蒙趋进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

    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

    文言文,题吴甡

    3.吴事在陈,楚大夫惧,曰

    原文: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4.《三国志·吴书·虞翻》文言文题答案

    试题没有发上来,网上也没有搜索到,暂且给你一段《三国志•吴书•虞翻》的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供你参考。

    【原文】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

    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

    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吴书》曰:策讨山越,斩其渠帅,悉令左右分行逐贼,独骑与翻相得山中。

    翻问左右安在,策曰:“悉行逐贼。”翻曰:“危事也!”令策下马:“此草深,卒有惊急,马不及萦策,但牵之,执弓矢以步。

    翻善用矛,请在前行。”得平地,劝策乘马。

    策曰:“卿无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行及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鸣之,部曲识声,小大皆出,遂从周旋,平定三郡。

    《江表传》曰:策讨黄祖,旋军欲过取豫章,特请翻语曰:“华子鱼自有名字,然非吾敌也。加闻其战具甚少,若不开门让城,金鼓一震,不得无所伤害,卿便在前具宣孤意。”

    翻即奉命辞行,径到郡,请被褠葛巾与歆相见,谓歆曰:“君自料名声之在海内,孰与鄙郡故王府君?”歆曰:“不及也。”翻曰:“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又曰:“不如也。”

    翻曰:“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刘扬州,君所亲见,南定鄙郡,亦君所闻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

    今大军已次椒丘,仆便还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与吾辞矣。”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

    策既定豫章,引军还吴,飨赐将士,计功行赏,谓翻曰:“孤昔再至寿春,见马日磾,及与中州士大夫会,语我东方人多才耳,但恨学问不博,语议之间,有所不及耳。孤意犹谓未耳。

    卿博学洽闻,故前欲令卿一诣许,交见朝士,以折中国妄语儿。卿不愿行,便使子纲;恐子纲不能结儿辈舌也。”

    翻曰:“翻是明府家宝,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则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策笑曰:“然。”

    因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后三日,便遣翻还郡。

    (《三国志•吴书十二》)【译文】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县人。会稽太守王朗让他当了自己的功曹(汉代郡守以下有“功曹史”,简称“功曹”,为郡守的总务官,除掌人事外,得参与一郡之政务)。

    孙策征讨会稽时,刚好虞翻的父亲去世,虞翻穿着丧服来到府门,王朗想要抗击孙策,虞翻就脱掉丧服入府去见王朗,劝王朗不要抗击孙策而应该回避。王朗没有采用虞翻的意见,迎战孙策,落得大败,逃亡到了海上。

    虞翻追随护卫,到了东部侯官县(今福州),侯官的县长紧闭城门不让进去。虞翻前往说服侯官县长,然后才被放进城去了。

    王朗对虞翻说:“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回去吧。”虞翻回到会稽后,孙策又让虞翻当了自己的功曹,用朋友交往的礼节来对待虞翻,并且亲身到过虞翻的家里拜访。

    孙策喜欢骑马打猎,虞翻劝阻他说:“你虽然驱遣的是乌合之众,是其他将帅打败后解散回来归附你的士卒,但这些士卒都愿意为你效死力,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也比不上你啊。但是你轻易出行,跟随的官员都来不及穿好衣服跟上你(严,衣装),吏卒们常常感到很苦恼。

    治理人的领导者如果自身不持重就没有威信,所以,白龙化为鱼,结果被渔夫预且把它当成鱼刺伤了它的眼睛;白蛇自己跑出来溜达,结果被刘邦杀了。希望你稍微留意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孙策说:“你说的正确。但我时常有些想法,端坐在家里,忧闷不乐,就像春秋时的裨谌(人名,音píchén)打腹稿的样子,因此我就喜欢出去走走。”

    《吴书》上说:孙策讨伐山区一带的越人时,斩了他们的首领后,叫他的手下全部分散开去追赶逃亡的贼寇,自己一人骑着马与虞翻在山中相遇。虞翻问他的部下在什么地方,孙策说:“我叫他们全都去追赶贼寇去了。”

    虞翻说:“这件事太危险了!”虞翻叫孙策下马,说:“这里草很深,情况不明,突然之间有紧急事情发生,来不及调转马头。你不要骑马了,只能够牵着马,手里拿着弓箭步行。

    我擅长使用矛戟,请允许我在前面开路。”来到平坦的地方后,虞翻又叫孙策上马。

    孙策说:“你没有马,怎么办呢?”虞翻回答说:“我能步行,一天能走二百里左右,自从征战以来,将士们没有谁能比得过我。明府你请打马前行,我能大步跟上。”

    走到大路上,遇见了一个吹号角的队长,孙策拿过号角自己吹起来,孙策的部下听惯了孙策吹的号角声,全都出来跟随着孙策,于是跟从孙策转战,打下了三个郡。《江表传》上说:孙策征讨黄祖时,带领军队想从豫章经过便把豫章打下来,特意。

    5.《三国志·吴书·陆绩转》文言文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

    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遥大声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昭等异焉。

    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

    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绩既有躄疾,又意在儒雅,非其志也。

    虽有军事,着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年三十二卒。长子宏,会稽南部都尉,次子睿,长水校尉。

    文言文题吴甡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