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洽字元德文言文阅读(张耆字元弻文言文翻译?)
1.张耆字元弻文言文翻译?
张耆字元弼,开封人。年十一,给事①真宗藩邸,及即位,授西头供奉官。尝与石知颙侍射苑中,连发中的,擢供备库副使、带御器械。
咸平中,契丹犯边,以功迁南作坊使、昭州刺史、天雄军兵马钤辖②。边兵未解,徙镇州行营钤辖,又徙定州。契丹围望都耆与诸将从间道往援比至城已陷矣。耆与敌战,身被数创,杀契丹枭将。迟明复战,而王继忠为契丹所执。耆还,因言天道方利先举者,请大举讨之,及上兴师出境之日。帝以问辅臣,以为不可。迁昭州团练使、并代州钤辖。明年,契丹兵复入,帝欲亲征,耆奏边事十余条,多论兵贵持重及所以取胜者。召还,入对,帝曰:“卿尝请北伐,契丹入塞,与卿所请兴师之日同,悔不用卿策。今领守澶州而未得人,如何?”耆请行。帝喜,命为驾前西面钤辖,令至澶州候契丹远近。耆驰骑往,改东面排阵钤辖。
【注】①给事:供职,服务。②钤辖(qián xiá):宋代武官名。
【译文】
张耆字元弼,开封人。十一岁时,在真宗的王府供职,到真宗即位后,授任西头供奉官。曾经和石知颙在御苑中陪侍射箭,接连射中靶心,提拔为供备库副使、带御器械。咸平年间,契丹侵犯边界,凭借功劳升迁为南作坊使、昭州刺史、天雄军兵马钤辖。边界的战事没有解除,调任镇州行营钤辖,又调任定州。契丹包围望都,张耆和众将领从小路前去救援,等赶到时,城已陷落。张耆和敌军作战,身体多处受伤,杀死契丹的猛将。黎明时再次开战,王继忠被契丹擒获。张耆返回后,趁势进言说上天的规律正是对先行动的人有利,请求大举讨伐契丹,并进奏兴师出境的日期。皇帝询问辅助大臣,认为此举不可行。迁他为昭州团练使、并代州钤辖。第二年,契丹军队再次侵入,皇帝想亲征,张耆上奏边事十多条,大多是论证用兵贵在持重以及取胜的方法。召回,入朝应对,皇帝说:“你曾经请求北伐,契丹进入边塞,同你请求发兵的时间相同,后悔没有采用你的计谋。现在领守澶州还没有人选,怎么办?”张耆请求前往。皇帝很高兴,任命他为驾前西面钤辖,命令他到澶州观察契丹的远近。张耆骑马飞奔而去,改任东面排阵钤辖。
2.高考求助,求古文张洽字元德至学兴,即谢病去一文翻译
原文: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
父绂,第进士。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
尝取管子所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之语,以为穷理之要。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
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
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
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
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祗为胥吏之地,且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
盗闻之,自伏。民有杀人,贿其子焚之,居数年,事败,洽治其狱无状,忧之,且白郡委官体访。
俄梦有人拜于庭,示以伤痕在胁。翌日,委官上其事,果然。
守以仓禀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曰:“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
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
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 知永新县。
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湖南酃寇作乱,与县接壤,民大恐。洽单车以往,邑佐、寓士交谏,弗听。
至则寇未尝至,乃延见隅官,访利害而犒之,因行安福境上,结约土豪,得其欢心。未几,南安舒寇将犯境,闻有备,乃去。
以江东提举常平荐,通判池州。狱有张德修者,误就人以死,狱吏诬以故杀,洽讯而疑之,请再鞫,守不听。
会提点常平袁甫至,时方大旱,祷不应,洽言于甫曰:“汉、晋以来,滥刑而致旱,伸冤而得雨,载于方册可考也。今天大旱,焉知非由德修事乎?”甫为阅款状于狱,德修遂从徒罪。
复白郡请蠲征税,宽催科,以召和气,守为宽税。三日果大雨,民甚悦。
洽数以病请祠,至是主管建昌仙都观,以庆寿恩赐绯衣、银鱼。 时袁甫提点江东刑狱,甫以白鹿书院废弛,招洽为长。
洽曰:“嘻,是先师之迹也,其可辞!”至则选好学之士日与讲说,而汰其不率教者。凡养士之田乾没于豪右者复之。
学兴,即谢病去。 译文: 张洽,字元德,临江清江人。
父张绂,中进士。张洽年少时非常聪明,跟从朱熹读书,《六经》传注以下的,都能领会其主旨,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类的书,无所不读。
曾引用管子所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的话,作为追求至理的座右铭。朱熹夸奖他的坚定志向,对黄干说:“所指望将这个”道“永久传下去,就靠你们二三个不多的人了。”
当时实行社仓法,张洽通过县里,贷平价米三百石,在里中建粮仓,六年后还本给县里,乡人得利。嘉定元年考上进士,被任命为松滋尉。
当时洞庭湖西一带土地分界不清,弊端越来越严重,张洽报请上面推行推排法,这个任务交给了张洽。张洽于是责令民众自己据实填写土地疆界、产业等投放在柜子里,就按这些数据逐一核实,贪官奸民无所藏匿。
过了十余年,打官司还常援引它作为证据。 张洽改任袁州司理参军。
有一大囚犯,审讯他就服,一会儿就变卦,并且力能动摇官吏,造成多年不决,因此逮捕关押的人很多。张洽将此案上报提点刑狱司,杀了他。
另有一个盗贼特别狡猾,供词让人无法判决。恰逢狱中有兄弟争财的,张洽诚意地说:“诉讼对于官方来说,(祗同祇)仅仅为基层小吏的地盘,况且,用冒触犯法律的风险来求取赢得官司,能比得上各守本分以保全兄弟手足之情吗?”言辞语气恳切,打官司的兄弟顿时领悟。
那个狡猾的盗贼听到后,自愿服罪。民间有一个杀人的人,给好处让他的儿子烧掉现场证据,几年后,案情败露,张洽审理此案并没有得到招供,很为这件事忧虑,并且告诉郡里委托官员调查。
忽然梦见有人到庭跪拜,显示出他的伤痕在胁部。第二天,派去调查的人汇报,果然是这样的。
郡守因仓库空虚,牵连管库人员二十多家,上面让张洽调查,张洽调查得知是都吏卖掉的。都吏,这个州的大蛀虫,曾在这个仓库没得到好处,因此用这种办法害人。
张洽估量到郡守的决心很坚决,暂且先关押都吏,而密令统计仓库的入项上报郡守说:“你所关押的二十余家,都是小吏。现在比较几年来仓库的收入,比以前还多,以此来看,那些小吏冤枉了。
你肯定不忍心看到小吏的冤枉,而关押无罪的家人吗?如果怪罪小吏,一点小过可以免处。”郡守醒悟,因而罢免了都吏,免除了所关押的那些家人。
他当永新县知县。一天,有人进见告诉说,听到狱中有拷打声,原来是狱吏受贿,找机会拷打被囚禁的人让他诬服。
张洽大怒,马上将它关起来,第二天。
3.文言文翻译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译文:“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
1、出自:《宋史·张洽传》
2、原文: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日:“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3、译文: 张洽字元德,是临江郡清江人。张洽小时候聪慧过人,跟从朱熹读书,从《六经》传注开始,都要探究典籍的宗旨所在,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佛家之类的书,无所不读。朱熹赞赏他志向坚定,对黄干说:“我寄望于保持道统永远传续,像你们这样的没有几个人啊。”当时施行社仓法,张洽向县里请求,借贷三百石常平仓里的米,在里中设立粮仓,六年之后将所借粮米归还官府,乡里人因此而受益。嘉定元年,张洽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松滋县尉。湖右的土地分界不清,弊端日益严重,张洽请求推行推排法,县令将此事交给了张洽。张洽于是责令百姓自己核实自家的土地疆界和产业的数目,将结果投放在柜子里,他就查验核算依次排列,这样官吏的奸行就无从隐藏了。十多年以后,打官司的人还援引它作为证据。
张洽改任袁州司理参军。有个大囚犯,一审讯他就服罪,不久又变卦,而且有能力使官吏摇摆不定,案件多年没有判决,因此逮捕关押的人很多。张洽将此案上报提点刑狱,杀了他。有一个盗贼特别狡猾,用言辞不能将他驳倒。恰逢有兄弟二人争夺财产的案件,张洽劝导他们说:“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言辞语气恳切,打官司的兄弟顿时醒悟。那个狡猾的盗贼听到后,自愿服罪。
郡守因为粮仓空虚,将二十多家掌管粮仓的官吏没入官籍,让张洽来审问,张洽查访得知这些人是被都吏出卖的。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管理粮仓的官吏。张洽考虑太守的锐气正足不可触犯,就暂且先把这些官吏拘捕起来,而暗地里派人核计粮仓的收入去禀报太守说:“您把二十多家没入官籍,是因为都吏的缘故。现在核查几年当中粮仓的收入,已经比以前丰足了,由此来看,都吏所说是虚妄的。您一定不会忍受都吏的虚妄,却将无罪的人家没入官籍。如果能治都吏的罪,那么过失就可以免除了。”太守醒悟,因而罢免了都吏,而宽免了被没入官籍的人家。他当永新县知县。有一天他去请假,听到监狱中有鞭打的声音,原来是狱吏受了贿赂,于是利用机会审讯被囚禁的人让他无辜服罪。张洽大怒,马上将狱吏捉拿进监狱,第二天上报给郡守,将他施以黥刑。
张洽从少年就致力于恭肃奉事,所以他用“主一”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平常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等到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无人可以阻夺。赋闲时不谈论朝廷的事情,有时因发生灾异变故,就会闷闷不乐,等到听说有一个君子得到进用,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他所交往的都是有名的人士,大家都尊敬仰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