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请指正的文言文(古文常见敬辞和谦词)

    1.古文常见敬辞和谦词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节日快东常见的敬辞和谦词一、常用敬辞1.双音节敬辞(1)“令”字一族。

    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2)“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3)“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回复。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奉陪:陪伴。

    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

    奉托:拜托。(4)“惠”字一族。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5)“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

    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

    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6)“垂”字一族。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10)(5)(8)。

    2.五绝四首,敬请指正及唱和!

    很有才华!写的非常好……只是有些韵部还不同,如写词的话这些韵部是完全可以的……但格律诗是不可以的,顺改韵部字…没改变原诗意,不介意吧…… 玉雪飞花舞,古:仄仄平平仄 江天素韵生。

    古:平平仄仄平【八庚】 长亭折柳处,古:平平平仄仄 翘首盼春声。 古:平仄仄平平(风是‘一东’可改‘声’同韵八庚) 青山飞素影,古:平平平仄仄 碧水蹙容颜。

    古:仄仄仄平平【十五删】 料峭风霜过,古:仄仄平平仄 春回水月间。古:平平仄仄平【十五删】 雪霁碧空新,古:仄仄仄平平【十一真】 梅颜浅笑频。

    古:平平仄仄平【十一真】 春风消寂寞,古:平平平仄仄(拂古韵为仄声,暂先改‘消’平声) 心曲映轻唇。古:平仄仄平平【十一真】琴是十二侵不同韵,可改唇 随心启旧醅,古:平平仄仄平【十灰】 思绪酒盈杯。

    古:平仄仄平平(飞是‘五微’可改‘杯’即同韵十灰) 世事如冰雪,古:仄仄平平仄 浮沉尽化灰。 古:平平仄仄平【十灰】 。

    文言文,指正,敬请

    3.古文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 。

    《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知“中”的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

    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

    性即本性,本来的状态,也就是本身固有的质和量。对喜怒哀乐能按应有状态掌握,无所偏倚,这就叫“中”,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

    因为效果的“和”决定于方法的“中”,所以程颐解释中庸一词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易说的是不可更易,不是别的不可更改,而是“中”的原则的不可更易。

    参考资料:。

    4.写一句有敬辞词的文言文

    表示敬辞的文言文句:

    1、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2、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从之于国也》

    请:表示请求某人允许自己做某事的敬辞。

    3、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4、(1)张良曰:“谨诺。”------《鸿门宴》(2)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谨:表示恭敬语气的副词,“谨诺”相当于“遵命”。

    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足下:对他人的尊称。

    6、毅曰:“敬闻命矣。”------《柳毅传》

    敬:恭敬的意思

    5.高中文言文常用的谦辞敬辞,注意是文言文的

    1.用“鄙”字:在与别人说话时,说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往往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鄙”,以表达说话人的谦虚。

    如:鄙人(称自己)、鄙意(称自己的意见)、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2.用“敝”字:在与别人说话时,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时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敝”字,以示谦虚。

    如:敝人(在别人面前称自己)、敝姓(称自己的姓)、敝校(称自己的学校)、敝处(称自己所处的地方或自己的家)。 3.用“薄”字:与人交往时,谦称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时可以在某些词加一“薄”字。

    如:薄酒(称自己待客的酒)、薄技(称自己的技艺)、薄礼(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称自己的情面)。 4.用“敢”字:在向他人有所请求时,在某些行为动词前加上一个“敢”字,表示自己是冒昧地。

    如:敢问(冒昧地询问)、敢请(冒昧地请求)、敢烦(冒昧地麻烦你)。 5.用“贱”字:同别人说话时,谦称自己的事物,有时在某些表事物的词前加上“贱”字。

    如:贱姓(说自己的姓)、贱内(“内”是指内人,即自己的妻子,在早期的白话中,有人在别人面前是这样谦称自己的妻子)、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6.用“忝”字:与同行或他人说话时,在某些动词前加“忝”字,表示自己的行为可能是辱没了他人,自己觉得有愧。

    如:忝列(自己有愧被列入或处在其中)、忝在(有愧处在其中)、忝任(有愧地担任)。 7.用“小”字:与他人说话时,有时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常用一些带有“小”字的词。

    如:小弟(男姓在朋友面前谦称自己)、小儿(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小可(过去白话中常用于称自己)、小人(称自己)、小生(青年读书人称自己)、小店(对别人称自己的店子)、小照(说自己的照片)。 8.用“拙”字:有时说自己的书或文章等,在某一名词前加上这个“拙”字,以示说话的谦虚。

    如:拙著(称自己的著作)、拙作(称自己的作品)、拙笔(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荆(古人称自己的妻子)。 9.用“愚”字:这个字常于说自己,表示在别人前说话的谦虚。

    如:愚兄(在比自己小的人前谦称自己)、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愚以为(谦说自己认为)。

    10.用“家”字:在他人面前谦称自己家中辈份高的或年纪比较大的亲人。如:家父、家君、家严、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哥哥),家姐(称自己的姐姐)。

    11.用“舍”字:在他人面前谦称自己家中辈份低的或年纪小的亲人。如: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妹(称自己的妹妹)、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12.用“老”字: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东西。

    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纪大的人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称自己)。 二、敬词类说 13.用“拜”字:用于自己的动作。

    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拜读(阅读结方的文章)、拜访(访问对方)、拜见(求见对方)、拜识(结识对方)、拜托(托对方办事)、拜会(会见对方)、拜谢(感谢对方)、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

    14.用“垂”字: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垂爱(在书信中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说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说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又说“垂询”)、垂念(说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15.用“大”字: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敬称年长的男人)、大哥(敬称年纪与自己相仿的男人)、大姐(敬称女姓朋友或熟人)、大妈(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在书信中称长辈)、大驾(敬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作品)、大札(称对方的的书信)。

    16.用“芳”字:用于对方或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龄(称对方的年龄,对方应是年轻女子)、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名(称对方的名字,对方应是年轻的女子)。

    17.用“奉”字: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如:奉达(告诉、表达)、奉复(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托对方办事) 18.用“俯”字:在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某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的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的允许)。 19.用“高”字:称对方相关的事物。

    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高就(称对方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的年龄)、高寿(多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20.用“光”字:用于说对方的来临。

    如:光顾(多是商家说顾客的来到)、光临(称客人的到来)。 21.用“贵”字:称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对方要做什么)、贵庚(问对方的年龄)、贵姓(问对方的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贵国(称对方的国家。

    敬请指正的文言文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