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故事文言文作者讲解(初中1年级文言文解读!!急啊!)

    1.初中1年级文言文解读!!急啊!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不在。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译 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他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发怒骂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

    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入了家门。

    原文 智①子疑邻 宋②有富人,天雨(第四声)墙坏③。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第三声)亦云⑤。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第三声)。

    雨:下雨 暮:晚上 亡:失去 云:说 而:表修饰,限定后面动作的时间 动+而+动 其:代词. 宋:宋国 坏:毁坏 智:以。为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 Fu(三声):老头 甫:对男子美称 Fu(四声):父亲或和父亲同辈的人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第二版本: 塞上有老翁,马无故亡入胡。

    人皆吊之。其翁曰:“此岂不为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翁曰:“此岂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人皆吊之,翁曰:“此岂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翁。

    丁壮者引弦而站,死者十九。此翁之子,以跛故未上郑,得以全。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译文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

    初中文言文讲解,初中文言文讲解ppt,初中文言文讲解的方法

    2.求原文和译文

    以下是原文,你参考注释就可以轻松翻译出来:核 工 记(1)宋起凤/文 季弟获桃坠(2)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3)历历可数。

    城巅具(4)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5),执桴(6)鼓,若寒冻不胜(7)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8)。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9);洞开,如延纳(10)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11)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12)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13)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14)盖供客茗饮。舣(15)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16)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17)。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8)之句。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19)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20)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21)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语云:“纳须弥(22)于芥子。”

    殆谓是与(23)![注释](1)起凤,字来仪,清康熙时河北人。 本文描写在一个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

    (2)桃坠:桃核做的坠子。(3)雉:城墙垛子。

    (4)具:有。(5)司更卒:更夫。

    司,管理。(6)桴:鼓槌。

    (7)不胜:受不了。(8)章:棵。

    (9)应门:应声开门。(10)延纳:请进。

    (11)佛事:和尚给人念经。 (12)浮屠:宝塔。

    (13)维:用绳栓着。(14)嘘火:吹火。

    (15)舣:拢船靠岸。(16)高阜钟阁踞焉:高高的土山上有一个钟阁蹲在那里。

    阜,土山。(17)睡足徐兴乃尔: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壮。

    兴,起身。乃尔,如此这般。

    (18)“姑苏”二句:唐朝张继《枫桥夜泊》诗句。 (19)招提:寺。

    本义是四方,僧为四方僧,住处为招提僧坊。(20)隐:靠着。

    (21)殊致:不同的情趣。(22)须弥:佛经里的高山。

    (23)殆谓是与: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是,此,这种情形。

    与,同“欤”。

    文言文,讲解,初中,作者

    3.短篇初中的课外文言文有注释(不少于十个)有翻译,有启示或人物性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

    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以:凭借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xi)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

    ..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过:过错 24.得:找到 25.孤竹:古国名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编辑本段故事寓意,启示: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幽王击鼓》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天义》 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本段注释 :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近戎人:接近西戎人。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③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

    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⑤即:如果 ⑥当:同尝,曾经。

    ⑦丽山:今陕西临潼东。 ⑧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 ⑨说:通“悦”,高兴 ⑩宅:居住,这里指处于 本段译文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 (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因为没有敌人的时候的错误,导致了真正敌人到来的时候失于防御啊!编辑本段周幽王及其他 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

    姓姬,名宫涅,因为生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故称周幽王。古代君主死后,都要根据他生前的业绩行事、品德好恶给他一个谥号。

    如周朝开国君主姬昌,治国有功,故谥为“文”,也称周文王。又姬发,因灭商朝,武功卓著,故谥为“武”,世称周武王。

    又,隋朝杨广,因生前残酷暴虐又阴险,故死后谥为“炀”,世称隋炀帝。道理∶自古以来,凡有所成,善为人者必为诚信之人。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劝谏,以信义为本,不食前言,取信于天下,终为春秋五霸之首;晋文公言出必随,退避三舍,取信于诸侯,终成一世霸业;商鞅城门立木,法令行于天下。

    他们之所以成功,能有所作为,言而有信是诚信的关键因素。当然历史上也不乏言而无信,失信于人,终至亡国的反面教材,最典型的莫过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周幽王为讨爱妃一笑,一次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久而久之,失信于诸侯,终于亡国。周幽王拿诚信开玩笑,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编辑本段启示 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4.本人初三,要求在语文课上讲解一篇文言文,一般5至10分钟,请给出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

    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

    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

    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缊[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注释 [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

    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

    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

    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通“肢”。 [29]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9]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4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辈:同辈的人。 [4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3]撰:同“撰”。长书:长信。

    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4]夷:平和。

    [45]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6]与游:相互交往。

    [47]趋:快走。 [48]慕:仰慕。

    [49]拥覆:围盖起来。 [50]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

    (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为这样,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当我) 成年时,(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后来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我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书房,他(却)从不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愈加恭顺,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还言;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

    5.急求初中语文 古诗.古文.古词.作者的文学常识介绍

    论语》十则 孔子 春秋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狼》 蒲松龄 清代 小说 《聊斋志异》 小说家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诗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代 五言律诗 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七言律诗 著名诗人

    《书湖阴先生壁》《伤仲永》《登飞来峰》《墨池记》 王安石 唐代 七言绝句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学》 彭端淑 清

    《木兰诗》 南北朝 乐府民歌

    《卖油翁》《醉翁亭记》 欧阳修 宋

    《观沧海》《龟虽寿》 曹操 东汉(魏)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五言律诗

    《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石壕吏》《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 五言律诗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小令(词)

    《西江月》《清平乐村居》《破阵子》 辛弃疾 宋 词

    《口技》 林嗣环 清代 虞初新志

    《核舟记》 魏学 明朝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北宋 政治家史学家

    《黄鹤楼》 崔颢 唐

    《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 刘禹锡 唐 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泊秦淮》《赤壁》 杜牧 唐 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无题》 李商隐 唐 七言绝句

    《愚公移山》 列御寇

    《爱莲说》 周敦颐 宋

    《黔之驴》《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 永州八记

    《相见欢》 李煜 南唐 词

    《观书有感》 朱熹 宋 七言绝句

    《三峡》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散文家

    6.初中文言文解释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不是害怕,而是等待老鼠跳窜后疲乏。它出击我便退回,他退回我又出击,用的是这种计谋阿。哎,单凭个人勇力意气拼斗的人,跟这老鼠有什么两样呢?

    初中故事文言文作者讲解

    *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