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浙江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1.浙江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古文(10篇) ★《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
2.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 爱
【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D【小题4】(1)(5分)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泗州境外。
(5分:率,列,次,句意)(2)(5分)凡是一方有盗贼,地方官不去扑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都应从重论处。 (5分:警,俱,论,句意)【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交:副词,一齐,同时。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此题选项A既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廷臣交荐,起故官”翻译“朝臣们交替推荐,皇帝启用他,仍作原来的官”,“交替”和“推荐”显然搭配不当。 也可通过成语“交口称誉”来判读选项解释错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本题的题干“直接”表明“汪应轸”“直言敢谏”的一组。 第①句是汪应轸陈述临清以南一带的民情,不属直言敢谏;第③句是以联名上奏的行动间接表明汪应轸敢谏;第⑥句是通过由史论人的立场间接表明汪应轸直言敢谏。
排除这几项可达到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 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
根据原文,“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
跪阙门,受杖几毙”选项“汪应轸曾用谷永劝谏汉成帝的典故当面劝止皇帝南巡”中的“当面劝止”有误,事件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
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关键点(1)率——率领,列水次——列在水边,挽——拉。
(2)警——盗贼,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都,宜——应该,论——论处。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
少年时就有志向操守。正德十二年考取进士,选为庶吉士。
正德十四年,皇上下诏书宣布即将往南方巡视。应轸上疏反对说:“自从皇上下诏以来,大臣和百姓徘徊不定,没有主意。
临清以南一带,百姓相率抛弃家业不事贸易,往山谷逃窜。如果皇上不立即收回成命,恐怕发生意外。
从前谷永劝阻汉成帝,说:‘陛下厌弃高贵的尊号,喜欢平民的卑称。几度离开深宫,早晚露身在外,与众小人为伍。
使掌管宫廷门户和在宫中值宿警卫的人,手持武器却守卫空宫。’他的话对于现在倒是很确当。
谷永,是亲狎阿谀的臣子;汉成帝,是昏庸的君主。谷永进言汉成帝尚能容忍他。
难道以陛下的圣明,还不能接受臣下的直言进谏吗?”疏章呈入,滞留在宫中。接着应轸又与翰林院修撰舒芬等人联名上奏请求。
都跪在宫门外,受杖责几乎丧命。(汪应轸)在翰林院学习结束后,朝廷准备授官给事中。
皇上有旨任他为地方官,应轸于是外任泗州知州。 泗州土地贫瘠人民懒惰,不懂耕种养蚕。
应轸鼓励百姓耕种,买来桑树种植。又招募江南的女工,教当地人用蚕茧抽丝纺织。
百姓因此丰衣足食。皇上正在南方征伐,宫中的使者沿途骚扰。
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本州境外。皇上驻留南京,命令泗州进献善于歌唱奏乐的美女数十人。
应轸奏道:“本州女子粗蛮,无人符合皇上的要求。臣过去曾招募了一些善于养蚕纺织的妇女,请收入宫中,传授养蚕纺织的技术。”
此事于是作罢。世宗登基,应轸召入任户科给事中。
山东的矿盗起事,劫掠东昌、兖州,流窜进入京师地区和河南境内。 应轸上奏说:“平定盗贼和抵御贼寇不同。
抵御贼寇,只要将其驱赶出境即可。如果为了平定盗贼听任其流出本地,这是嫁祸邻近的地方。
凡是一方有盗贼,地方官不去扑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都应从重论处。”获皇上批准。
应轸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 为便于养亲,请求改任南京官职,于是调往南京户科。
张璁、桂萼在南京,正在议论追封兴献皇帝尊号。一向知道应轸有名,想靠他协助自己。
应轸与他们议论不合,就奏请遵循礼经、尊崇正道,以安人心。皇上不予答复。
嘉靖三年春季,应轸外任江西佥事。 过了两年,上疏称病,不待复命即回乡,被巡按官员弹劾。
皇上下令司法部门将他逮捕审问。应轸自述尊亲年迈,又无兄弟,请求退休以事奉养。
吏部为他求情,。
3.《高中文言文胡建传阅读参考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19分)胡建传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 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
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
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
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
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逾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臣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②不入军,军容③不入国。
'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④相善。
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
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 建报亡它坐。
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⑤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
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注解】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厅堂。 ②国容: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
③军容:军中(特殊)的军法制度。④丁外人:人名。
⑤甲舍: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 慰藉:抚慰B.时监军御史为奸 为奸:做奸邪之事C.执事不诿上 诿上:连累上司D.奔射追吏,吏散走 散走:散开行走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乃约其走卒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 诛恶以禁邪 焉用亡郑以陪邻C. 欲民先成其虑也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D. 或将交刃而誓 青取之于蓝而青出于蓝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胡建秉公执法,发现监军御史违法,就带领下属前去捉拿并斩杀了他,为严肃军法起到了模范作用。
B.胡建执法斩杀监军御史,是谨遵军法上所说的“军正执法,不属于将军,将军有罪,军正可以上奏;二千石以下的校尉都尉,军正都可以依法治理”的条例执行的。C.皇帝的诏书中说:国家的法律不完全适用于军营。
因此打消了胡建关于副职执法的疑虑。 D.胡建扬名是因为在渭城令与帝妹盖主等皇亲国戚的斗争中,表现出的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得精神。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1)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壁垒已定,穿逾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 D(散走:散开逃跑)5.B(A项,前“乃”为副词,于是.就;后“乃”为副词,竟.竟然。 B项,两个“以”均为连词,连接手段与目的,可译为“来”。
C项前“其”为代词,作定语,当“他的”讲;后“其”为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岂”“难道”“还”。D项,前“而”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译为“着”;后“而”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但是”“却”等。
6.D(胡建扬名的原因是依据黄帝时的军法上说的“二千石以下的校尉都尉,军正都可以依法治理”条例斩杀了监军御史,而皇帝也认同他不必采用文吏的议处。)7.(1)如今监御史公然打通军营的矮墙来达到做买卖获利的目的,(自己)私下里做买卖,而且跟军士们一齐作交易,(如果)不确立坚定的同敌人斗争的决心,(没有)勇猛地打击敌人的气节,(得分点:翻译“穿”“市”各1分,句意3分)(2)军队的营垒已经筑好,穿壁墙不从正路走的人,这就是奸邪之人,是奸邪之人(应)杀!(得分点:翻译“壁垒”“奸人”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胡建字子孟,是河东人。
孝武帝天汉年间,担任军正次官的职务,因清贫而无车马,常步行与士卒生活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抚慰士卒,深得士卒之心。当时监军御史做奸邪之事,他打通北军营垒的矮墙,将那里作为他做买卖的地方。
胡建想杀了他,就与他的走卒相约道:“我想为杀一个人,我说抓他(你们)就抓他,(说)杀他(你们)就杀他。 ”于是在选士马的日子,监御史和护军各部校排坐在厅堂上,胡建率领士卒小跑到厅堂下拜见(他们),趁(胡建)上了厅堂,士卒都上了厅堂。
胡建。
4.近五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翻译试题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冒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为什么)去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都是指墙,‘墉’指高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距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翻译 有个赵国人非常担忧老鼠,他向中山人讨了一只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一个月多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了。他的儿子十分担忧,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让它离开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坏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么?如果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你为何赶走那只猫呢?”。
5.近五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翻译试题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冒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为什么)去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都是指墙,‘墉’指高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距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翻译 有个赵国人非常担忧老鼠,他向中山人讨了一只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一个月多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了。他的儿子十分担忧,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让它离开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坏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么?如果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你为何赶走那只猫呢?”。
6.2014浙江省高考
浙江2014 理科高考总分是多少分?
目前尚未正式公布。
与2013年比估计不会有变化。
以下摘自:
浙江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一)考试类别及科目
7.实行分类考试。
(1)文理科考试科目分三类设置。
一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自选模块;
二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
三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二)分值
12.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目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
13.考生文化成绩总分按报考(含兼报)的不同考试类别分别合成。文理科一类为“3+综合+自选模块”的总分,满分为810分;二类为“3+综合”的总分,满分为750分;三类为“3+技术”的总分,满分为5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