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人文言文最重要的主张是(慎独文言文解释相关联系)

    1.慎独文言文 解释 相关联系

    编辑本段《大学》中的慎独 《大学》出现慎独一词: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②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③乎。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节选自《礼记·大学》④)注解 ①谦:通“慊”,心安理得。

    ②揜:即“掩”的异形字,掩盖。 ③ 严:厉害。

    ④《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解释前一句话的“毋自欺也”; 2、慎独,在这里约等于扪心自问。

    如聂文涛博客:“孔子说的仁道,那是讲给君子的。而我,曾经放弃了很多次救助孩子的机会,因此不能再谈什么仁道。

    我今天所要做的,是人道,是追求做人的基本价值。换句话说,面对这些孩子,我能否扪心自问:我还是一个人吗?”。

    3、“人之视己”,这里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每个人。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能看得很深,“如见其肺肝然”。

    4、这里讲的是慎独与真诚。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

    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道理 做人要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能有半点虚伪,因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编辑本段《中庸》中的慎独原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译文 (驾驭本性的)道啊,是时刻不能离开的。

    那些可以离开的束缚,都不能称之为道。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严谨,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

    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

    注解 1、道,是用来驾驭本性的道。2、“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别人。

    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其所不闻”的“其”也是这个意思。

    3、“莫见乎隐”的主语是君子的特征,这种特征应该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4、“独”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独”是要严肃的面对自我。

    君子,不是担心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不是这样的。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

    君子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像个君子吗?这是慎独。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

    编辑本段传统解释 这一解释是社会上广为接受的,字面上也比较容易为世人接受的解释。 朱子解释《大学》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

    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

    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编辑本段较新的解释 这一解释是一些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儒学的学者所持的意见。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就是持守或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

    从功夫论说,“慎独”就是面对自我的身心如何“以心治身”;面对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从消极的角度说,“慎独”是一个防止和约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现的过程;从积极的角度说,“慎独”则是一个保。

    2.文言文中慎字是什么意思

    ①<;形>;谨慎;慎重。《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文: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②<;副>;表示告诫,用在否定句,意思是“千万”、“一定”。《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译文: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忘记它!

    扩展资料

    慎,读作shèn或zhēn,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小心,即《说文解字》所谓的“谨也”,由此引申出忧虑、务必、确实、用大绳引棺就殡所、依顺等含义。

    相关词汇

    1、慎重 [ shèn zhòng ]

    谨慎认真:~处理。态度~。

    2、谨慎 [ jǐn shèn ]

    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3、慎独 [ shèn dú ]

    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4、洁慎 [ jié shèn ]

    廉洁谨慎。

    5、慎言 [ shèn yán ]

    出言谨慎。

    6、讷慎 [ nè shèn ]

    言语谨慎、迟钝。

    慎人文言文最重要的主张是

    * ......

热门推荐